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尊老敬老爱老美德》教学设计 泰安第二十一中学 张勇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选自初中一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五单元第18课《爱己及人》,教材内容分为:博学多闻、细察勤问、乐学深思、善辨明理四部分。从教材主题内容上看,属于“仁者爱人”。本单元是本册教材的中间部分,强调个人的品德修养,教导学生“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以博爱之心,推己及人,至于天下。以此作为中学生应该追求的精神目标。以“博爱”的角度提升学生的认知和价值观。而“孝”的内容是人文关怀的典型体现,古往今来,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已成为评价一个人道德修养高低的标准之一。本节课强调“尊老、敬老、爱老”的内容,让学生认识到“尊老、敬老、爱老”的理念是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并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当中。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好奇心强,学习兴趣浓厚,具有一些初步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对事情的看法有一定的独到性,开始用不一样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同时,也希望大人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他们,希望通过发表自己的看法引起大人的关注,但这种独立的看法由于受到年龄及社会阅历的限制,往往是肤浅的和片面的,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及时引导。所以本节课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入手,创设情境,设置课堂活动,以达到提升能力,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目的。初一学生虽然学习兴趣浓厚,但探索欲望持续时间不长,所以应从他们感兴趣的身边的事物入手,并让他们参与其中,保持新鲜感。初一学生的古文阅读分析能力也较弱,所以经典原文部分要由教师带领分析解释。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思想设计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尊老敬老爱老美德”,通过继承发扬和传承,让人文关怀的理念深入当代中学生的脑海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搜集整理材料、调查总结,说出身边以及我国老龄化的情况 2. 以“爱己及人”的主旨为切入点,理解尊老敬老爱老的重要性 3. 结合自身实际,说一说作为一名中学生如何在生活中践行尊老敬老爱老的中华传统美德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理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结合课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己及人”的社会关怀意识 【教学重难点】 结合自己调查及汇总的资料数据,发表自己对敬老爱老的理解及做法。这个目标需要课后学生亲身调查与思考,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断实践和提高。 【教学方法】调查总结法 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四个环节:创设情境、走进生活、古人情怀、从我做起 教学环节 新课导入 教师为主的活动 我们的古人充满智慧,把对自然的敬畏,把对优秀人物的崇拜和缅怀,以节日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这些节日里面有一个专为老年人设置的节日,你知道吗 指导各小组把课下调查的数据和了解的实际情况进行汇总和总结 指导学生学习下发材料中的内容①《老吾老》②“细察勤问”中,汉代官府为什么给70岁以上老人授予鸠杖③亲尝汤药的故事④“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含义 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不合理的尊老敬老爱老的现象 学生为主的活动 通过大屏幕介绍了解重阳节 回答提问。 设计意图 以学生生活中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新课,激励兴趣。 小组合作 汇总讨论 调研数据 小组长汇总数据 小组内成员讨论汇总调研的结果 借助工具书,小组讨论,教师指导下理解材料的内容 自由发言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激发学生从实践中得出结论的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材料 联系现实 实践应用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充分调动每位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小组之间会形成一种内在的对比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习古人优良的品行和做法 回到身边,回到主题,引起共鸣 作为中学生该怎么做 自由发言 把书本上的知识应用到实际观测中 【教学检测】 作业:为家里的老人做一两件力所能及的小事,并写一篇短文谈一下自己的感想 【教后反思】 本节课最大的特点是加入了学生的社会实践环节,课前让学生对本村(社区)的老人状况做了大体的了解和调查,锻炼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及动手动脑的能力。通过学生有目的关注身边老年人的生活状况,激发学生尊老敬老爱老的社会情怀,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高尚情操和传统美德,通过感同身受的调查访谈,不只是学生停留在口号上,更注重了传承的时效性,把课内的知识落实到日常的生活中。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学生在调查访谈中数据不够准确,个别学生沟通及动手能力不足,导致汇总数据时置身事外。提醒教师在以后的社会实践中指导要到位,要明确目的与方式。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8eeb61ded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