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红楼梦》有感 纵观整部《红楼梦》最引人瞩目的就是贾、林、薛三人的爱恨情仇,但这其中的感情交缠、伦理道德种种矛盾纠缠在一起,就不是简简单单的爱情故事了,所以它的结局是个悲剧,但也可以说是一种解脱。 开篇作者题诗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老师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篡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这其中的辛苦自不为外人道也,整篇文章的布局精湛,每一个情节甚至细节都含有深长的意味在其中。作者通过细致的描写把整个贾府的二百余人各色景物一一描述,以轻描淡写的对言语、动作、服饰的描写把彭拜的感情,兴衰的更替一一道来。假借太平盛世之名写尽了这繁华背后辛酸与悲哀,正如张爱玲所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 现在让我们忘记贾、林、薛的情感故事,从社会历史学的角度来看《红楼梦》,我们不难发现《红楼梦》蕴含着的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社会结构、家庭结构和专制制度下的思想结构,这些都在这小小的贾府完整的展现着,在这些结构制度下的年轻的人们的挣扎与妥协也在展现着,这是对两千年来中国传统社会的剖析。 贾府的衰败同样揭示了封建王朝的衰败,在我看来两者的衰败十分的相似。国家的司法的黑暗和对人权的蹂蹑,权力的至上思想,地位的重要性,宗法制与多妻制以及嫡庶的冲突矛盾,奴隶制度,政治制度等,这是清王朝的制度也是贾府的制度,因而我们可以说贾府就是一个社会的射影。偌大的贾府其实早已外强中干,女强人王熙凤在其中苦苦的支撑着,无奈着贾府如蚁穴虽大,内里却以千疮百孔,这样的贾府,这样的朝廷为时是不久的。虽高鹗在结局对贾府多有怜惜留的一线,但我认为几句还应当是那句“恰似食尽鸟投林,落得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在这个制度下的社会人物无不各有各的难处和不可言说的苦衷。这其中的代表人物也就是贾宝玉和林黛玉了,他们可以说是这已经腐朽了的大观园里的反叛者,也是苦难者。封建的社会即使出现了思想的新萌芽,也会被当成异端打压致死,这是一场爱情的悲剧,也是新兴思想的悲剧。 但经典是不会被抹去的。《红楼梦》可以说是一本批判的文学,它批判了当时的社会制度,也批判了当时的人,这些都给了现在的我们带来了启发与借鉴,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红楼梦》中我们从贾、林的爱情中得到了很多启示与警告,这其中有很多都是很现实很深刻的道理,如文中对王熙凤的评价“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在这矛盾重重的贾府中人人过的不舒心,都透露着那个时代的特色。 从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感情的发展可以看出这个贾府代表着整个社会对于男女嫁娶的观念,这个观念是很可怕的,是以“孝”为枷锁的道德绑架,这里的人是没有自由这个观念的,就连十分疼爱林黛玉的贾母都不同意其余贾宝玉的爱情,而要找一个能生养,家世较好的薛宝钗为孙媳妇,这一来见贾母重男轻女,二来是对权势的重视,三来是对后代子孙的渴望。她是知道贾宝玉的无能,但希望宝玉的子孙能做上官,但她的想法在当时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那个时期科举考试就是唯一的出路,做上官就可谓“一人升天,鸡犬得道”,如《儒林外史》中描写的范进一样,只是中举后便激动的疯了,可见科举之毒深已。更何况明清之是科举制度以僵化,明朝八股文和清朝的民族歧视政策,科举中的徇私舞弊也越演越烈,实在算不得什么良路,但别无它路可走。 从悲剧的《红楼梦》中走出,才发现现代的很多的政策都是从这些封建的、不正确的思想中总结出来的好的东西或改正的东西,这些也是另类的文化遗产,十八大提出的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对这些传统观念的一个反驳和继承,也是我们对于未来的要求。把一个事物的反面和恶果血淋淋的摊开在我们的眼前,使我们没有理由不去重视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a096c9ec850ad02df804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