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版七下科学期中试卷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4年第二学期初一科学教学质量检测卷 一、选择题(第1-10题每题1分,第11-30题每题2分,共计50分) 1.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主要存在于 A。 冰川 B。 地下水 C. 河流 D. 湖泊 2.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地运动和相互转化之中,水循环发生在 A.海洋与陆地之间 B。 海洋与海洋之间 C。 陆地与陆地之间 D. 以上三者都是 3.冬天里教室里人很多,时间一长往往在玻璃窗的玻璃表面覆盖一层水,这是水的哪个过程造成的 A. 蒸发 B. 凝固 C. 液化 D. 凝华 4.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碘晶体与酒精 B.氯化钠与水 C.汽油与水 D.蔗糖与水 5.溶液的特点是 A。 均一,无色 B。 均一,稳定,无色 C。 均一,稳定 D。 均一,透明 6.在科学实验中,所需药品取用都有一定的工具,取用块状固体药品,通常用 A。 镊子 B. 药匙 C. 纸槽 D。 用手拿 7.下列做法中不利于我们生存环境保护的是 A.鼓励家庭生活垃圾分类收集 B.发展“低碳经济”,减小火力发电占总发电量的比例 C.严禁焚烧桔杆,降低空气中PM2。5的浓度,从而达到保护大气的目的 D.用化工厂未“达标”排放的废水灌溉农田 8.如图所示,下列事实中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A.吸盘吸附在墙面 B.塑料袋向四周鼓出 C.去壳熟鸡蛋吸入瓶内 D.纸杯托水 9.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A。 氧气 B。 稀有气体 C。 氮气 D。 二氧化碳 10.臭氧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伤害,臭氧存在于大气的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中间层 D. 电离层 11。下列气体中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 A. 氧气 B。 氢气 C。 空气 D。 水蒸汽 12.工业上大规模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是 A。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生成水和氧气 B. 水通电电解 C。 植物的光合作用 D。 利用氮气和氧气沸点不同,来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 1 13。催化剂经过化学反应后 A。 质量减少 B. 化学性质改变 C。 质量减少、化学性质不变 D. 质量不变、化学性质不变 14。有关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都会发光、发热 B. 都是与氧气发生反应 C。 都会放出热量 D. 它们的现象各不相同 15.将室温时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a溶液中有晶体析出,而b溶液还可以继续溶解b 晶体,则能正确表示a、b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是 A. B. C. D. 16。M克食盐与N克水混合振荡,形成的溶液质量是 A. 一定等于(M+N)g B.一定小于(M+N)g C。 等于或小于(M+N)g D. 无法判断 17.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对以下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B.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足球场里的草叶上挂满了露珠,而到了初冬,露水不见了,却看到了薄薄的一层霜,有人认为霜是由露变成的 C.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冰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 D. 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 18.能正确反映普通玻璃在凝固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A. B. C。 D. 19.某同学在探究“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时,分别在4块相同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水,分别进行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四次实验,其中能反映出水的蒸发快慢与表面积大小有关是 A.甲和乙 B. 乙和丙 C.甲和丙 D.丙和丁 20.区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的最简单的方法是 A。 用带火星的木条 B. 用点燃的木条 C. 用澄清的石灰水 D。 用紫色的石蕊试液 21.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2 A.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22.下表是三种气体的密度(0C、标准大气压下)和溶解度(20C、101千帕条件),实验室 要收集氯化氢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密度(g/cm) 溶解度(g) 300氧气 0。00143 0.0489 二氧化碳 0.00198 1.713 氯化氢 0。00164 507 A.向上排空气法 B。 向下排空气法 C。 排水法 D。 既可用向上排空气法,又可用排水法 23。下图是表示某种物质的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像.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在点A、点B、点F、点G时,物质处于固态 B.在点C、点E时,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C.熔化过程持续了3分钟,凝固过程放热不变温 D.该物体是既可能晶体,也可能是非晶体 24.如图所示,小试管A内装有酒精和大烧杯B内装有水,A和B不接触,把B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则最终 A.A和B都沸腾 B.A沸腾,B不沸腾 C.B能沸腾,A不能沸腾 D.都不能沸腾 25。下图是水电解的微观模型,则以下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构成的 B.一个水分子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C.宏观的水是由无数的微观的水分子构成 D.水在电解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3 26。A、B、C、D四只集气瓶内,分别装有空气、氧气、氮气、氢气等四种气体中的一种. 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发现A内木条照常燃烧,B内木条燃烧的更旺,C内气体可以燃烧,D内木条熄灭。由此可知,A、B、C、D四瓶气体依次是 A.氮气、氧气、氢气、空气 B.空气、氢气、氧气、氮气 C.空气、氧气、氢气、氮气 D.氮气、氢气、氧气、空气 27.如下图所示,如果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过程中小老鼠的生命活动,瓶口 密封,并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在开始时时U型管两 边液面等高,经过几小时后出现的情况是 A.左边下降,右边上升 B.左、右两边都下降 C.左边上升,右边下降 D.左、右两边都不变 28。30℃时A物质的溶液,第一次恒温蒸发10g水,结果没有晶体析出;第二次恒温蒸 发10g水,结果析出2g晶体;第三次再恒温蒸发10g水.下列有关第三次晶体析出质量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等于2g B、大于2g C.小于2g D.大于或等于2g 29.用14%的氢氧化钠溶液和7%的氢氧化钠溶液来配置11%的氢氧化钠溶液,配置时 需要14%和7%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比是 A.1:3 B.4:3 C.4:5 D.3:2 30。有的科学家曾这样预言:“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下列主要原因中, 属于人类活动造成的是 ①虽然地球上总水量很多,但淡水资源却不充裕; ②地球上淡水分布很不均匀; ③水被污染的问题日益突出; ④不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 ⑤浪费水的现象依然严重. A.①②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二、简答题(每空1分,共计21分) 31。紫色石蕊试液的颜色变化,遇酸变 ,遇碱变 。把一定量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现象是 ;将上述试液加热后,现象是 。用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表示上述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变化: 和 。 32。某黑色固体A和液体B生成液体C和气体D,而A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发生改变,将红褐色固体粉末E加热后放在D物质里能剧烈燃烧,有大量的白烟F生成。 试判断: A B C D E F 33。下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 (1)在图中的电源上A是 极(填“正”或“负”) (2)试管1与试管2 中气体体积比为 ;在相同条件下试管1内 气体的溶解度大于试管 2内气体的溶解度,实验中测得结果比理论值偏 (填“小”或“大”)。 (3)试管1收集的气体是 ;试管2收集的气体是 ,可以用 4 检验。根据上述实验可以得出:水是由 和 组成的. (4)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计19分) 34.根据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如果在A装置中用足量澄清石灰水代替水倒入瓶内,观察到的现象是 , 其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为 。 (2)通过B装置进行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证明集气瓶中气体是 . (3)C装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其文字表达式为 。其中观察到现象 是 ,装置内液体的作是 . (4)通过D装置中的现象说明①二氧化碳密度 空气密度(填“大于"、“小于" 或“等于”),②二氧化碳不 ,③二氧化碳不 。 35.如图所示,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实验中,有一个具有刻 度和可以滑动活塞的玻璃容器,容器内放了一粒白磷(白磷燃烧 所需的最低温度为40℃),并将其固定好,放在盛有85℃热水 的烧杯上,可看到玻璃容器内白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该反应 的文字表达式是 .白磷开始燃烧时活塞先 向 (填“左或右”)移动,后向 (填“左或右”) 移动.实验结束后,恢复到室温,活塞应停在约 厘米处.反应中白磷要过量,目的是 . 36。在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时,甲、乙、丙三个实验小组的同学分别从图中A、B两套实验装置中任选一套来完成实验. (1)甲组同学从水温升高到90℃时开始记录数据,以后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5分钟为止,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甲组同学选择的是 (A或B)套装置。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5 温度℃ 90 92 94 96 98 100 101 102 102 102 102 102 (2)乙、丙两组同学都选择了另外一套实验装置,这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 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像如图C所示,得到a、b两种不同图像的原因是:水的 不同。 (3)实验后,甲组的同学对大家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如果不对水加热,能让水重新沸腾吗?老师马上将一杯停止沸腾的水放进能抽气的密闭玻璃罩中,如图D所示,接通抽气机电源, 随着玻璃罩中空气的抽出,热水居然沸腾起来.通过分析,同学们知道了发生此现象的原因是:抽气机抽气时,玻璃罩内的气压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水的沸点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因此在不加热的情况下水能重新沸腾。 四、分析计算题(第37题4分,第38题6分,两题共计10分) 37.医疗上常用生理盐水给病人补充体液,现要配制0。9%的生理盐水500g。请计算: (1)需要固体氯化钠多少克?蒸馏水多少克? (2)若用l0%的氯化钠溶液配制上述生理盐水,则需l0%的氯化钠溶液多少克? 38。溶解度曲线为我们定量描述物质的溶解性提供了便利.请你根据如图溶解度曲线图回答 下列问题:(1)什么温度下,甲,乙溶解度相同?(2)60℃时,将70g甲物质放入90g 水中,所得溶液质量是多少?(3)60℃时,320g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是多少? 附加题(第1题为多选题,错选不得分,漏选得2分,正确得4分;第 6 2题和第3题,每空2分;共计20分) 1.根据家用电冰箱的工作原理,当压缩机工作时,强迫制冷剂在冰箱内外管道中不断循环,如图所示,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冰箱内的管道中,制冷剂迅速膨胀并吸收热量 B.在冰箱外的管道中,制冷剂迅速膨胀并放出热量 C.在冰箱内的管道中,制冷剂被剧烈压缩并吸收热量 D.在冰箱外的管道中,制冷剂被剧烈压缩并放出热量 2.某同学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做“氧化铜+硫酸-—硫酸铜+水的实验,其五次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1 2 3 4 氧化铜/g 2.0 4。0 6.0 8。0 硫酸溶液/g 120 120 120 200 200 硫酸铜/g 4.0 8.0 9。6 16。0 x 5 10.0 根据实验结果填写下列空格 (1)哪几次反应氧化铜有剩余 (2)哪几次反应硫酸有剩余 (3)表中x的值是 (4)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用干燥的圆底烧瓶收集氨气,集满后用带玻璃管和滴管(滴管里预先吸入水)的双孔胶 塞塞紧瓶口,立即倒置烧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烧杯里的水事先加入少量 的酚酞试液,挤压滴管胶头,使少量水进入烧瓶。现象:烧杯里的水由玻璃管吸入烧瓶 内形成红色喷泉——“喷泉实验”. (1)由此得出结论1 ,2 (2)产生喷泉的原理是 (3)实验成败的关键是 (任写两点) 2014学年第二学期初一科学教学质量检测卷 7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第1-10题每题1分,第11—30题每题2分,共计50分) 题号 走向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A 11 A 21 B 2 D 12 D 22 A 3 C 13 D 23 A 4 C 14 A 24 A 5 C 15 C 25 A 6 A 16 C 26 C 7 D 17 C 27 C 8 B 18 D 28 B 9 C 19 A 29 D 10 B 20 B 30 D 二、简答题(每空1分,共计21分) 31. 红 , 蓝 ,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 溶液由红变紫 二氧化碳+水--→碳酸 , 碳酸—-→二氧化碳+水 32。A 二氧化锰 、B 过氧化氢 、C 水 、 D 氧气 、E 红磷 、F 五氧化二磷 33.(1) 正 (2) 1:2 , 小 (3) 氧气 , 氢气 , 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气体能燃烧, 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 氢元素 , 氧元素 (4) 水—-→氧气+氢气 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计19分) 34。(1)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 (2)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氧气 点燃(3) 硫+氧气 二氧化硫氢气+氧气水 ,剧烈燃烧生成蓝紫色火焰,并带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 用水吸收多余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环境 (4) 大于 , 不燃烧 , 不助燃 点燃 35. 氢气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 右 , 左 , 4 , +氧气水 充分反应掉空气中的氧气,使实验更加精确 36.(1) B ,(2) 质量 ,(3) 减小 , 降低 四、分析计算题(第37题4分,第38题6分,两题共计10分) 37.(1)∵m溶液(盐水)=500g,C=0。9% ∴m溶质(氯化钠)=m溶液(盐水)·C=500g·0.9%=4.5g ∴m溶剂(水)=m溶液(盐水)—m溶质(氯化钠)=500g—4。5g=495.5g (2)设l0%的氯化钠溶液为mx,∵Cˊ=10% ∴mx·Cˊ= m溶液(盐水)·C,即:mx·10%=500g·0.9% 得: mx=45g 38.(1)在40℃时,甲、乙溶解度相等。 (2)设60℃时90g水最多能溶解m g 甲物质 8 ∵S甲60℃=60g,m溶剂=90g ∴S甲60℃/100g=m/90g,即:60g/100g=m/90g 得:m=54g (3)C甲60℃(饱和)= S甲60℃/(100g+ S甲60℃)·100%=37。5% m溶质(饱和)=m溶液(饱和)·C甲60℃(饱和)=320g·37。5% =120g 附加题(第1题为多选题,错选不得分,漏选得2分,正确得4分;第2题和 第3题,每空2分;共计20分) 1. AD 2.(1) 3和5 (2) 1和2 (3) 16 (4) 4.9% 3.(1) 氨气极易溶于水 (2) 氨气水溶液呈碱性 产生喷泉的原理是 氨气溶于水使烧瓶内部气压变小,大气压将水压入烧 瓶形成喷泉。 实验成败的关键是① 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 ② 烧瓶内部是否干燥 9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a5331217a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