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沈石溪动物小说的创作特色 ——读《斑羚飞渡》有感 《斑羚飞渡》是沈石溪的一篇动物小说,讲的是一群斑羚为了逃脱猎人的追捕飞渡伤心崖的故事。故事以“我”为视角,体现出了狩猎人对抓捕到斑羚的果断和信心,对于斑羚悲壮的求生方式的惊讶和气急败坏,对于镰刀头羊用自己的牺牲换来斑羚群生存的庄严形象。整个事件的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体现了沈石溪不同于以往将动物人性化或神话的写法,在沈石溪笔下的动物们不仅是真实的,而且在看似物竞天择的自然规律面前展现出了动物的本体价值,使得读者不仅了解到动物的真实生活环境和习性,并通过读者个性化的解读对动物世界有不同的认识。在此浅议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的创作特色。 一、沈石溪动物小说的写作立意及基础 在儿童文学当中关于动物的童话、寓言以及一些动物的纪实文不胜枚举,在小学语文课本上也有很多入选的动物文学,比如《小马过河》、《小蝌蚪找妈妈》、《狐狸与葡萄》等等,通过一些文化媒体,我们对于一些动物形象有了模式化的印象,如:狐狸是狡猾的代表、蛇是阴险的代表、大象是忠实、温和的象征。动物在这些故事中有了自己的思维但其实是对于人的傀儡,失去了自身的“自由”。在读了《斑羚飞渡》、《在被狐狸骗一次》、《老象恩仇记》这些作品以后对于动物小说、动物文学的界定又更加清晰了。动物有自身的群体生存规则和方式,动物的生活从真实的一面去描绘就是非常令人倍受启发的,动物是人类的一面镜子,人类所有的优点和缺点都可以在不同种类的动物身上寻找到原型。沈石溪说过人们写东西一般都是从人的角度去看人,但反过来从动物这个特殊的角度去观察体验人类社会,或许会获得一些新鲜的感觉。这种视角是用动物的眼睛去思考去思考去感受去叙述故事去演绎情节。 动物小说的写作应该是基于众多科学家在丛林地带对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进行考察,所积累下的大量珍贵的研究资料,运用严谨的逻辑思维推理和合情合理的想象,模拟动物的思维感觉,进行叙述,动物生来具有野性,将动物思维把握地准确对于动物写作的真实感会更加强烈,在情节的设置上会更具有冲击力。比如,在《老象恩仇记》中抓住大象的记忆力强和临死时的特殊习性的把握,作者加以合理的想象,将老象糯瓦和老象奴波伢柬的恩怨情仇表现的淋漓尽致,让读者感受到了大象死亡仪式的悲怆。 二、沈石溪动物小说的要素 沈石溪提出动物小说应该具备如下要素:一是严格按动物特征来规范所描写角色的行为;二是沉入动物角色的内心世界,把握住让读者可信的动物心理特点;三是作品中的动物主角不应当是类型化的而应当是个性化的,应着力反映动物主角的性格命运;四是作品思想内涵应是艺术折射而不应当是类比或象征人类社会的某些习俗。在沈石溪的动物小说中对于蟒蛇的描写就体现了个性化的要素,在《保姆蟒》中的蟒蛇是一条对它的主人忠诚且通人性的蛇,在《虎女蒲公英》中的蟒蛇又是一条野性十足,没有情理可讲的蛇;《再被狐狸骗一次》中狐狸为了阻止“我”找到它的狐狸宝宝,用苦肉计把作者引开展现出的伟大的母爱。在《斑羚飞渡》中对镰刀头羊艰难地选择归入老年斑羚的动作描写,折射出镰刀头羊的为了保住更多幼年的斑羚牺牲自己的奉献精神。领头羊是动物社会的自然现象,将其加以自然的描写,没有刻意之感。 三、沈石溪动物小说的分类 沈石溪认为把动物小说可以归纳为两大门类:第一类是专写动物和人的感情和关系的作品。或写动物对主人的忠贞,或写主人对所豢养的动物的误解与委屈,或写人类与动物的相互依存相互利用,或写人性战胜兽性,或写兽性泯灭人性。这类题材的长处是作品中往往浸透了悲剧气氛,弥漫着爱与恨的强烈情绪,容易打动人心;比如《老象恩仇记》中老象与老象奴的之间的矛盾冲突点:糯瓦的母亲被老象奴所杀但糯瓦又被老象奴抚养,这样的恩和仇是爱与恨的纠葛,也是故事打动人心的地方。第二类是以动物为本体进行创作,不牵涉到人类或仅把人类当作陪衬与点缀的作品。动物世界是个色彩斑斓的世界,特别是那些具有群体意识的哺乳类动物,和人类一样,也有爱和恨,也有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在弱肉强食生存竞争的丛林背景下,也活得相当累。这些动物和它们的生活完全有资格进入小说家的创作视野,构成有独特韵味的作品。比如沈石溪的《狼王梦》中运用客观的审美眼光和写实的艺术手法,努力表现狼的本来面貌和狼的真实生活。在作品中,卑贱和崇高、残忍与善良、龌龊与圣洁,交融结合,狼的生命本源与生存意识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作者所表现的确确实实是狼的生活,但这种狼的生活又能让读者体会和联想到人类自身的生活和生存环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aa7fb1f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