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再平教授课例分析

时间:2022-12-15 11:05:2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刘再平教授课例分析

分析刘再平教授课例,发现他所传递的不仅是如何解读《论语》而且也是在与自己对话,与我们生活本身进行对话。一、学术思想源于大量阅读刘再平从小就喜欢看书,尤其是诗歌类。上了初二后开始接触《论语》。由于时间有限,无法深入研读。直到2004年,他将所见到的有关“仁”字义理的著作结集出版并亲自作序。这次交流让他认识到原来儒家经典可以如此有趣,那些似乎枯燥乏味的字句里面竟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因此他决定把孔子的言说当做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去细致地品评,通过反复咀嚼、消化吸收,最终形成属于自己独特的体悟。正像王国维先生所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中国文化讲究以和为贵,强调阴阳互补,刚柔相济。但同样需要坚持原则性,保留底线。比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观点都被批判为封建糟粕。虽然如此,但它仍具备很多合理内核。只有用辩证唯物主义方法才能真正理解。《论语》的精髓便是“和谐”。刘老师在谈及《论语》的意义时曾提到:“孔子希望每位弟子都能够找准自己的位置,既能安贫乐道又能兼济天下。这恰好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段话给予我极大启示——孔子的思想应该更加注重实践,即使你志存高远,也应脚踏实地,切忌空喊口号。



- 1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d4a5dbc0a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