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循着岁月的流逝、地点变迁,唯有四分之一个世纪里日日坚持跑步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最是真真切切:1982年秋,开始职业作家生涯之际,也开始长跑。此后近30年,从夏威夷的考爱岛到马萨诸岛的剑桥,从日本村上市参加铁人三项赛,到踏上马拉松长跑古道,他,永远奔跑。 文字是他的符号,跑步何尝不是? 不再是浮华迷茫,不再是旖旎感伤,不再是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写了几十年“别人”的文字之后,作家第一次只写自己:小说之外,文字之外,均是不施雕琢娓娓道来,清淡如云,宁静如水„„ 异常的喜欢这段文字。从一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就喜欢,看了三遍之后,还是喜欢,特别想要拥有像作者一样平静的心灵,特别渴望能够像作者一样奔跑在自己的路线上,不受干扰,自己想跑就跑,想歇就歇,能逃避一切繁琐的世俗,能自由自在的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用两年时间读了十几次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书中写到的关于跑步的种种,一些是我已经历过或正在经历中,很容易就产生了共鸣,大部分是我还未经历的,带来的即是感动、激励、启发与感悟。 关于跑步这条路,从开始到尽头,村上春树都通过自身经历直接给出了答案,酸甜苦辣一一呈现。让我这个跑步爱好者走了捷径,从他的文字中提前品尝了。 为什么跑步。怀着“不能长命百岁不打紧,至少想在有生之年过得完美“这种心情跑步的人,只怕多得多。同样是十年,与其稀里糊涂地活着,目的明确、生机勃勃地活当然让人远为满意。跑步无疑大有魅力:在个人的局限性中,可以让自己有效地燃烧—哪怕是一丁点儿,这便是跑步一事的本质,也是活着一事的隐喻。我超越了昨天的自己,哪怕只是那么一丁点儿,才更为重要。在长跑中,如果说有什么必须战胜的自己,那就是过去的自己。 跑步中思考些什么。我几乎从不曾思考正儿八经的事情。我跑步,只是跑着。原则上是在空白中跑步。也许是为了获得空白而跑步。 跑步与意志。老实说,我甚至觉得每天坚持跑步同意志的强弱,没太大的关联。人生来如此:喜欢的事儿自然可以坚持下去,不喜欢的事儿怎么也坚持不了。所以,我从来没有向身边的朋友推荐过跑步。 跑步与忙。每日跑步对我来说好比生命线,不能说忙就抛开不管,或者停下不跑了。坚持跑步的理由不过一丝半点,中断跑步的理由却足够装满一辆大型载重卡车。 当跑步成为习惯。就这样,跑步如同一日三餐、睡眠、家务和工作一样,被组编进了生活循环。成了理所当然的习惯。我想人生之中总有一个先后顺序,也就是如何依序安排自己和能量。到一定的年龄之前,如果不在心中制定好这样的规划,人生就会失去焦点,变得张弛得当。 至少跑到了最后。只要身体允许,纵然已是老态龙钟,纵然周围的人频频忠告: “村上君,不要再跑了,已经上年纪了“,我还是会不以为意地继续跑步。哪怕成绩大幅下降,我也会朝着跑完全程马拉松这个目标,如同从前一样—又是还会超过从前—继续努力。 跑步的意义。成绩也好,名次也好,别人如何评论也好,都不过次要的问题。对于我这样的跑着,第一重要的是用双脚实实在在地跑过一个个终点,让自己无怨无悔:应当尽的力我都尽了,应当忍耐的我都忍耐了。从那些失败和喜悦之中,不断汲取教训。并且投入时间投入年月,逐一地累积这样的比赛,最终到达一个自己完全接受的境界,抑或无限相近的所在。 人与人,人与事,人与书的碰面都需要缘分。读过这本书,我就暗自将跑步,参加马拉松纳入我的人生规划。十天后,我将参加42.192公里的马拉松比赛,每天按部就班地跑步与训练,积极乐观地规划每天的生活。我的生活因为跑步这件事儿,注入了巨大的活力与新鲜。我知道,我会一直跑下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e4f22c5e87101f69e3195c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