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在2008年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讲话

时间:2022-05-16 01:17:3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在2008年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讲话

做可堪时代大任的清华人

同学们:

七月的清华园,果实盈盈,别情依依。四年前,你们步入清华园时,奥运圣火正在雅典熊熊燃烧;弹指一挥间,北京即将迎来世人瞩目的奥运盛会,你们也将踏上新的征程。在此之际,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向同学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多年来为同学们的成长付出了辛勤劳动的教职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也向支持学校发展、关爱你们成长的家长们表示亲切的问候!

这四年,是清华大学向着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稳步迈进的四年,也是你们不断进步、成长,与清华从相识、到相知、到相别的四年。同学们见证了清华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清华也留下了你们成长的轨迹。你们参加了风雨交加中的军训拉练,感受了紫荆公寓区等各项学习生活设施的建成与完善,投身了“科学发展,成才报国”的主题教育,更经历了这期间国家发生的一件件大事„„就在毕业前不久,大家和全国人民一起经历了两件大事,一是奥运圣火传递中世界上产生的不同反响,二是汶川大地震带来的痛苦与震撼。正如温家宝总理在北川中学黑板上写下的几个大字:“多难兴邦”!挫折与灾难没有使我们退缩,而是更加唤起了我们的爱国激情与民族重任。

在四年前的开学典礼上,我曾鼓励大家“行健不息,追求卓越”;今天,在同学们即将本科毕业之时,我对大家的寄语是“做可堪时代大任的清华人”。

首先,希望同学们担负起振兴民族伟业的大任。汶川地震发生后,在座的同学中有105位参加了最早为灾区组织的献血,而后3万多名师生员工在短短数日内捐款近千万元,7500多名党员又交纳“特殊党费”400多万元,还有许多师生和校友分赴抗震救灾第一线,献出了清华人的爱心与热血。这突如其来的大地震成为大家大学生活中最难忘的一课,也给我们提出了许多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问题。在我国全面建设现代化的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事业中,更有许多挑战需要我们去面对,更有许多课题等待我们去解决。你们毕业后的几十年,正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希望同学们把爱国、奉献作为自己永不动摇的人生信条,始终与祖国、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勇敢地承担历史的重任,以“责任高于一切,成就源于付出”的精神,


在各自的岗位上,锐意创新,为造就祖国明天的辉煌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第二,希望同学们担负起引领时代风尚的大任。作为80年代出生的大学生,大家常常被称为“80后”。虽然社会上对“80后”有许多不同的议论与评价,但从你们身上,我们确实看到了新一代青年人的自信、坚毅和激情。在当今时代,如何在青年中、在社会上引领良好的风尚,是清华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学校中,同学们专心苦读,不少人获得各类奖学金或校内外、国内外各项科技学术比赛奖励,引领了勤奋学习的风尚;一些同学奔赴西藏、青海、四川等地做“村官”或去支教,引领了努力工作的风尚;许多同学自觉锻炼,还投身了服务奥运等志愿活动,创造“志愿文化”,引领了健康生活的风尚。当同学们圆满完成本科学业、走上更加广阔的舞台时,希望大家保持崇高的理想和道德,坚持对真善美的追求,像陈国诚校友刚才讲的那样,“服务人民群众、实现人生价值”,成为一代青年的表率,做新时期社会风气的引领者。

第三,希望同学们担负起传承清华精神的大任。大学四年对很多人来说,可能只是人生路途上的一段旅程。但我希望,清华永远是你们心灵的家。大家要牢记,自己曾经是、现在是、将来永远都是“清华人”。“清华人”这三个字不只象征着曾经的辉煌,更应激励大家在未来不断前进。在座的同学中,有些将要离开清华,走上工作岗位,或者到国内其它高校深造,还有很多同学将留在清华继续攻读研究生。希望大家无论是否离开校园,都能自觉地传承清华的精神,践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弘扬“行胜于言”的校风和“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既有宽阔的国际视野,又有对民族的深入了解与深厚感情,在将来的学习深造或实际工作锻炼中,以自己的努力和成绩,为母校增光添彩。

同学们,对我们的国家来说,2008年是灾难与辉煌交织的一年,经历过灾害,经历过奥运,中国将迈着更加成熟和坚定的步伐踏上民族振兴的征程;对在座的同学而言,2008年将是终生难忘的一年,大家将满怀信心地奔赴人生新的旅程,承担起更加繁重的使命和责任。相信同学们一定能不负重任,无愧于“清华人”的称号,“和母校同成长,与母校共辉煌”。 谢谢大家!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f9d0363e6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f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