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余秋雨作品集》后感 花了近二十天的时间读完了余秋雨的一部作品集,读的不甚精细,很多东西没有吸收,但既然读了,免不了产生写点什么的冲动。 这本书主要写了两个篇章《借我一生》、《出走十五年》,前篇讲述了文革对余秋雨及家人一生的影响,后篇是一些散文、序文,读来没有前篇印象深刻。 我一直想成为一名作家,然而余秋雨的经历让我望尘莫及!文革给他带来的的种种灾难,也给他带来种种思考,强烈的对比烘托出一名真正的文化人的姿态。我变得犹豫不决,原来文化之旅如此苦涩,如此艰辛,如此漫长而无法预知前程。文学之路就是一条不归路,而且在现代物质社会的背景下,更显苍凉无助,没有那份执着和自信,真的很难走完。 和文革时期相比,之后的日子对余先生来说自由多了。后篇写了很多“游记”,和其它游记不同的是,它主要从文化角度着手,读来觉得很有趣,这自然要比一般的游记生动多了。我游历的地方很少,即使到了一处文化圣地,也游不出什么情怀来。读完余秋雨的散文,才恍悟不了解这处风景的文化背景是游不出什么的。不要说什么道士塔、阳关、沙原、都江堰、贵池,就算耳熟能详的苏州园林、江南小镇也未必游出什么感觉。记得大二时和一舍友游四大名园之一的个园,只是进进出出各种庭院,玩赏院中的小玩意儿,人群集中处,一定是可以玩水处,或者有什么“表演”。一圈出来觉得索然无味,然而为了表示“到此一游”,装模作样地拍些照片以示留念。有时不远处导游的几句介绍飘到耳中才在心中哦地一下。原来园林的设计处处显着设计者和园林主人的意志和内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fa059f0f524ccbff021840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