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议清明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清明时节议清明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我国民都将祭扫亡灵,祭奠祖宗当做清明节的主要活动之一。其实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目前我们在清明节中的祭扫活动,其实是寒食节的一个重要内容。 至于说到寒食节的来历,我感到更有必要在此罗嗦两句。那还是春秋战国时期,出身晋国王族的重耳突遭横祸,家破人亡,为了躲避祸害,只得流亡出走,流亡期间备受屈辱,原来跟着他一起流亡的臣子都相继离开了他,最后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跟随着他,其中有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昏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于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记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此时,晋文公也想起旧日往事,心中有愧,马上派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就是不来。晋文公只好亲自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便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而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带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 以示纪念。 我不厌其烦的将清明节和寒食节的来历和关系讲了这么一大通,是想告诉人们,我们目前的扫墓习俗其实来自于晋文公烧山逼寻忠臣的举动。我不知道寒食节是怎么演变成扫墓时,一定要烧冥币的。很有可能是为了纪念晋文公放火烧山的举动吧。岂不知,尽管晋文公放火烧山的举动为我们中华民族烧出了一个祭奠祖宗的节日,也可能为中国传统文化增添了可供记录的文献。然而,晋献公的这个烧山举动实在是一个愚蠢之举。他为了满足自己报恩的心愿,竟然不顾介子推的个人意愿,不惜采取放火烧山这样野蛮和残忍的行动。从而导致了悲剧的发生,悲剧一,是他的本意是想通过放火烧山,将介子推从山中逼出来,从而以满足自己报恩的心愿,然而适得其反,不但没有达到报恩的目的,反而牺牲了恩人的生命。悲剧二,是晋文公为了寻找对自己有恩的人,不但不顾恩人的生命,而且还连累了无辜,要知道也可能有很多人是依靠这座山生活的,你放火烧了这座山,也可能就毁掉了有些人的生活。悲剧三,是放火烧山这种野蛮行径,也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从而间接的伤害和破坏了更多人的生活状态。虽然晋文公出于好心,想要报答介子推当年的救命之恩,但是他客观上不但伤害了恩人的性命,而且还伤害了不知多少无辜百姓的性命和财产。 如果说我们今天扫墓时,为亡故之人焚化冥币的行为是晋文公放火烧山行为的演化,那我们完全应该改掉这个陋习,因为当年晋文公的烧山行为并没有达到报恩之目的,反而伤害了恩人的性命,那么我们今天的人们更没有必要沿着这条野蛮的道路,将愚蠢进行到底。因为今天的焚化冥币的行为,不但有可能引起放火烧山的后果,而且还毫无疑问的增加了环境污染,加大了温室效应,严重违背了低碳生活的理念。我不知道晋文公之前,祭奠祖宗亡灵是如何进行的,但是之后的这种祭奠祖宗的焚化冥币的行为,给我中华民族造成了难以计量的损失,两千五百多年以来,不知有多少青山被这种野蛮的祭祀方式焚毁,不知有多少生命倒在了这种祭祀的野火中。 写到这,也可能有人要说我数典忘祖,亵渎传统。数典忘祖,我真的不敢当,我们每一个人包括我自己,都是生命延续链条上的一环,没有上一环,我们这一环就失去了依附,没有上一环的生命,就不可能有我们这一环的生命,所以我自己对自己上一环的生命充满了崇敬。从来不敢忘记自己其所以能够来到这个世界上,完全是我们上一辈生命的努力结果。然而表达崇敬的方式,是否只有焚化冥币的这一种不科学的祭祀方式。现在网上流传的很多种祭祀方式,都可值得一试,只要不影响我们这个地球的正常生活,做到低碳环保就行。至于说到传统,我们首先要弄清楚这个所谓的传统是否科学、合理、健康,如果是一种病态的传统,早早摒弃是我们明智的选择。比如古代兴盛的缠足活动,很有可能就是一个所谓的有影响的人物如晋文公之流,某一天发现了一个小脚女人很好看,在那个男权占主导地位的封建社会,女人之美是专供男人欣赏的,于是乎,为了满足某些男人扭曲的审美需求,有的女人开始了最早的缠足尝试,后来一传十十传百的效仿,才造成了我中华大地到处是小脚女人,后来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女性解放成为我国人的共识,慢慢的开始有人勇敢地拒绝缠足,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中华大地再也见不到小脚女人的横行天下了。现在如果还有人留恋那种小脚女人的扭曲的美,我国人一定会认为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变态者。其实我们很多传统随着岁月的流逝,也都消失了。比如古代的厚葬习俗,由于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而消亡。所以传统不能传承下去也有其合理性。 现在好多人都在探讨祭祀方式的改革,在我们探讨这个问题的时候,有必要弄清楚我们目前从事的祭祀方式的来历和演化过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的进行祭祀方式的改革。其实,我们从寒食节的来历中完全可以引申出别的意义来,以改变我们的祭祀方式。放火烧山的第二年,晋文公上山祭奠介子推,发现去年介子推抱着的那棵已经烧焦的柳树又发芽了,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这是多好的一种寓意啊,我们完全可以从此事得到启发,在葬埋自己亡故的亲人的时候,栽一棵小树,每到祭祀的时候,给小树培培土,浇浇水施施肥。只要我们看到小树健康快乐的活着,就像看见自己的亲人在另一个世界生活的很好一样,这样就将我们人类祭奠祖先的美好心愿和善待地球的良好愿望协调统一了起来,达到了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最高境界。千万不要为了逝者安息,而让活着闹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fcd32efdd36a32d72758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