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人与海棠花 我能够怀着王国维所说的“赤子之心”去欣赏海棠花,已是在杭州读大二的时候了。杜甫诗的杰出研究者之一萧涤非先生,他的女弟子潘慧惠老师其时正给我们开设“杜甫研究”选修课,承她对“少陵为尔(指梅花)牵诗兴,可是无心赋海棠”一句诗的细心解析,我才去杭州植物园认真赏鉴了盛开着的海棠花。 唐朝人疯狂喜爱牡丹花,但也不排斥海棠花。牡丹花的兴盛地在河南洛阳,海棠花的繁盛地则在四川成都。大诗人杜甫寓居成都多年,可他的诗集里居然没有一首歌咏海棠花的诗。研究杜甫诗的学者给出了不少解释。潘老师以为较合理的原因是,杜甫母亲的名字唤作海棠,依“避讳”规矩,杜甫才“无心赋海棠”。 另一种我比较认可的解释是,唐朝人对海棠花的认知有一个过程,中唐后期至晚唐,诗人们对海棠的欣赏才渐渐达到激赏程度。杜甫来自中原腹地,流浪至西南,可能也是初次接触海棠花,秾丽、妖娆的来自异乡的尚不甚熟悉的海棠花,未必能打动其时已年华老大、事业无成的“诗圣”。 最能赏鉴海棠花之美的唐朝诗人是郑谷。他的七律《海棠》堪称唐诗中歌咏海棠的绝唱。诗的末句“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直接启发宋朝人苏东坡写下流露同样心态的诗句:“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苏轼恐怕睡去的花,就是海棠花。这种花,在他诗里,是“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满山总粗俗。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郑谷用诗发现了海棠花的美,同时也激发了宋朝诗人歌咏海棠花的热情。除苏轼之外,宋朝文坛的殿堂级人物、苏轼的老师欧阳修同样是海棠花的铁杆粉丝。他留下的“柳絮已将春去远,海棠应恨我来迟”,酣畅淋漓地表达了他与这种木本花卉植物间的深情厚意。 白居易有诗说,“少府无妻春寂寞,花开将尔当夫人”。在宋朝诗人看来,能“当夫人”的花首选就是海棠花。所以寿永高龄的张先八十岁时娶了一位十八岁的女子,苏轼于是用“一树梨花压海棠”这样略含亵意的诗句加以调侃。 或许是因为太喜爱海棠花了,宋朝人又在笔记里把“海棠无香”看作是天地间最令人遗憾的事。宋朝和尚惠洪说道:“吾平生无所恨,所恨者五事耳。第一恨鲥鱼多骨,第二恨金橘大酸,第三恨莼菜性冷,第四恨海棠无香,第五恨曾子固不能作诗。”而“海棠无香”恰恰也被后世不少杜甫研究者归结成老杜“无心赋海棠”的原因之一。 1 / 1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0db9ba0c4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6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