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丧禁忌 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说, 亲人的去世,都是一件非常沉痛的事。尸体收殓以后就得举行出丧仪式,防止遗体存放的时间太久导致腐烂发臭,如果那样,是对去世的故人很不敬、很不孝。所以,收殓以后把灵柩送往下葬的地方也是有很丰富的内容的,有很多禁忌在里面的。 在中国,许多民族对出丧的日期都要慎重选择。按照民间的说法,比如,一个人在刚日死了,那就应选在柔日下葬完毕;比如,在柔日死,就应该选在刚日下葬。所以,不管是刚日还是柔日,都要把刚日和柔日配合好才行。不然的话,照那时的说法不吉利。在过去的社会中,按照迷信的说法,只要是在奇月死去的人,就应在偶月下葬;假如是在偶月死去的人,应该在奇月下葬完成。这样一来,奇月和偶月也要配合好才行,相互前插。否则,就会导致全家人的运势不吉,全家人在生活上会很倒霉的。有时候,遇到什么紧急情况,若不能及时埋葬的,则必须先想办法柩起来。还有资料显示,曾经在中原一带,人们还有埋葬忌月的风俗习惯,并且说这种习俗还和姓氏有密切的关系。比如说,张、王、李、赵四姓人,不能在六月、腊月动土葬埋。其余的姓氏,在三、九月不能动土葬埋。如果遇到了忌月,又必须出丧事者的,要选择在三七、五七殓葬,必须得避开忌月才行,这都是当时的风俗习惯。还有特殊情况需及时出殡者,也只能先用青砖柩 之,不能入土葬埋。在中国的台湾以及南方的一些地区,切记不能在七月出葬。因为,民间有传说,七月为鬼月,七月十五日是传说的鬼节,这一天阴间的鬼魂要到人世间来讨食要饭。所以为了避鬼煞,所以他们的风俗习惯是忌讳在七月进行殡葬。 在早期的时候,民间还广泛流传忌“重丧”的习俗,俗称为“月不清”。东南沿海一带有习俗说“重丧”是指死者的生辰年月日,与死者死时的时辰有干支重字。假如刚好遇上这类情况的发生,那么就要举行特殊的丧仪,往往是在半夜三更、五更盖上棺盖,然后将棺木抬到郊外。还有,出丧的人家不能穿麻,不能恸哭,要等到一七过后,才能放声痛哭并且告于亲朋好友,然后再把出丧殡葬的丧礼补上。但是,在台湾一带,“重丧”却是针对某种葬埋忌日而起名的。有历史资料记载,在某日葬埋便会犯重丧,就是指丧家还会再死人。所以,就有了当地的重丧日,分别是:一月甲日、二月乙日、三月戊日、四月丙日、五月丁日,六月己日,七月庚日„„十二月己日,依次往后类推。如果因为特殊事情不得不在重丧日安葬死者的,那么就得采取一些必须的仪式和手段。比如书写符咒字,一般是正月、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写"六庚天刑";二月写"六卒天庭";四月写"六壬天牢";七月写"六甲天福";八月写"六乙天德"等等。不过,对于每个月书写字样的规定都要求不怎么严格,很随意的,有时也有相互串写的情况出现,但基本上就是这类与符咒占卜有关的字类推就好了。 在古代,还有一些地方不但对出丧的日子有讲究,而且出丧的时候要避免在禁忌的时辰。蔽日,彝族人如果家中有人去世,一般尸 体在家停放时间很短,如果是在上午死,那就在下午就举行丧葬仪式;是在下午死的,第二天的早晨就要葬了。当地的风俗习惯却忌讳在正午时分出殡埋葬。他们认为,正午出殡的话会招致灾异,,对后人很不顺的,很不吉利的。还有,西南一带的的苗族一般是在早上出丧的。贵州一带的苗族是在天刚刚亮的时候就出丧完毕。东北黑龙江一带的赫哲族大多数是在晌午时分选择出殡。另外,广东等地瑶族出殡时间多在中午或者中午以后,在他们的风俗习惯中,那个时间选择出殡是最吉利的,最好的。 在众人的眼里,出丧仪式虽然只是殡仪中的一小部分,一个插曲而已,然而却关系着能否让死者安息,还影响着家里其他人的运气好坏。所以,至今现在,这方面的各种禁忌还是很值得我们大家去谨慎对待的,去效仿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0e2ab7f1711cc7931b716f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