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绝句大家——杜牧——谈杜牧绝句“清新俊逸”的风格

时间:2022-09-30 06:11:1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内容摘要: 从唐文宗太和、开成之后到唐亡,文学史上将这七、八十年称之为晚唐,杜牧和李商隐是晚唐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俗称“小李杜”

从唐文宗太和、开成之后到唐亡,文学史上将这七、八十年称之为晚唐,杜牧和李商隐是晚唐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俗称“小李杜”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人(今陕西西安)生于803年,死于853年,二十六岁中进士,先在江西、淮南等节度使手下为幕僚,十年后内迁为京官,又受人排挤,出为黄州、池州等地刺史,后又一度内调,官终中书舍人。

杜牧既有政治才干,又懂兵法,只是因为晚唐主昏政乱,致使他徒具“相才”(《唐诗谈丛》)而未能大用,只能把满怀抱负和一腔愁绪倾注于文学作品之中。他在文学创作中是个多面手,“有唐一代,诗文兼擅者,唯韩、柳、小杜三家。(《北江诗话》卷二)他与韩愈、柳宗元一样,既善赋诗,又工为文。不仅如此,杜牧还精于绘画书法,曾临摩过顾恺之的维摩像,米芾称赞其画“精彩照人”;其《张好好诗》行书真迹流传至今,后人认为“深得六朝人气韵”(《渔洋诗话》引董其昌语)

杜牧是晚唐著名的诗人,他用毕生的精力写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绝句不但占有相当数量,而且艺术成就最高,也最为后人所欣赏。清人吴乔说:“杜牧诗,惟绝句最多风调,余不能。(《围炉诗话》)杜牧的五七言古风和七律多叙事述怀之作,有较强的现实性和艺术性。如《感怀》长诗,谴责朝廷对藩镇的姑息政策,同情人民所受的苦难,自抒报国胸怀,有深刻的思想意义。但是,杜牧的七言绝句最为人所称道,他的绝句反映面较广,有表现人民疾苦的如《题村舍》;有抒写怀才不遇的如《赠渔父》;有讽刺帝王淫奢生活的如《宫人塚》;有向往自由和爱情的如《秋夕》等。

杜牧的绝句,无论是借景写情,还是吊古抒怀,其风格都可用“清新俊逸”来概括。写景和咏史这两类绝句,诗人都写得十分出色,工巧精致,风格俊爽,文笔流转,词彩清新,蕴藉有味;在语言运用上尤见工力,清新流畅,自然凝练,有很多脍炙人口的佳句。这些诗表现了他才气的俊逸,思致的活泼。当然,诗人也有消极颓废之作,反映他郁闷失意,流连酒色的生活情调。

一、抒情写景诗。

他不但能写出眼前的优美景色,往往还能即景生情、流露出对时事的忧伤。诗人的写景绝句,大都画面鲜活,情意浓深。有如技术高超的摄影能手,以鲜明的形象表现出大自然的蓬勃生机,给人以美的启迪和享受。 如《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丰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这首诗写山行所见之景。首句说:“远上寒山石径斜”“远上”见出山路的高远。“寒山”暗点秋光,为下文枫叶红作铺垫。“石径”是人工铺治的栈道,为下文的“人家”伏笔。次句说:“白云生处有人家”。白云生处正是山之深处,几户人家便生活在那云遮雾掩的僻静地方。这对一个在官场中不甚得意的人来说,自然有很大的吸引力。诗以“斜径”“人家”作为淡淡出现的背景,使得整个画面错落有致,远近配合,浓淡相间。然而更为迷人的还在后面。第二句的“生”字特别传神,仿佛让人看到白云在冉冉升起浮动。有的本子又作“深”字,把动词换成形容词,顿使全诗黯然失色,因为“深”字只不过写出了白云的浓密幽深,却难以描绘出白云的动态,更不能唤起人们的遐想。“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日枫林,红叶覆山,又恰在晚霞辉映之下,更增一层红润的光泽,所以赛过二月鲜艳的“红花”引得诗人停车驻足把玩。诗人所写的秋景与春色具有同样的魅力,把经霜枫叶与二月春


花巧妙地连在一起,唤起了人们对春光的丰富联想。这首诗写秋景不仅没有衰飒之气,而且是一片红火热烈景象,这也正体现着杜牧诗风的“俊朗”、清快流转。“坐”是因为的意思,因爱枫林晚景而停车。一说“坐”为坐赏,“晚”指观赏之久而至晚暮。这首诗虽然只是即景写景,没有什么更深的寄托,但它写出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趣,这是对秋光的一种赞美,通过赞美深秋红叶,表现了诗人高洁兀傲,不同凡俗的情怀。 再如《齐安郡后池绝句》“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画面上有“菱”和“浮萍”编织成的“绿锦”,又有鸳鸯身披的“红衣”,色彩是多么绚烂;菱叶“透”浮萍,夏莺“弄”蔷薇,鸳鸯“浴”红衣,动作是多么鲜明;“尽日无人”,环境又是多么清幽。诗人赞赏夏日生趣图的形象油然而生。

杜牧的写景绝句中更多的是寓有感慨,蕴藉有思致,耐人寻味。 如著名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此诗以清新秀丽的笔调,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江南春景图:树茂花美,娇莺长啼,水村山城,酒旗斜矗、庙宇楼台、烟雨凄蒙,这都是典型的江南春色。而在莺啼之前冠以“千里”更写出春色无边的气势。明人杨慎认为“千里”不合情理,妄改为“十里”,实在是不懂艺术真实的荒唐之论,而在寺前冠以“四百八十”,字样,更突出了江南寺庙之多。这种描写还有一种暗示作用,南朝的寺庙虽然留下来了,但是南朝政权不是早已化为乌有了么,它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呢?也许正是它太崇奉佛,建的寺庙太多了的缘故吧。细玩结尾一句,从“多少”二字还是能体会到诗人的感慨的,意思是当年建造寺院者是何等显赫,而今又在何处?诗人面对江南的春光,自然会有今昔盛衰之感。诗人另有《杭州新造南亭子记》一文,对那些巧取豪夺者为了“买福卖罪”而大兴寺院奉佛表示愤慨,对武宗朝禁佛毁寺之举表示赞赏,对南朝梁武帝“舍身为僧奴,至国灭饿死不闻悟”的愚昧表示谴责。把诗与文联系起来看,诗人感慨兴亡的微意便不难体味了。所以这首绝句表面写景,但暗喻咏史,借暗写南朝诸政权因为崇佛而纷纷灭亡的事,来暗喻唐王朝当今崇尚佛老的弊政,使这首诗情画意的绝句更富有弦外之音。

如果说这首写景绝句命意十分隐蔽,那么《泊秦淮》这首写景绝句的命意就十分明显了。“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全诗只有第一句是着意写景,寒水和岸沙被烟雾和月光笼罩着,这不但是秦淮河景色的真实写照,而且还透露出作者的惆怅心情,而“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虽也是眼前之景,但作者将它放在诗中,显然为了抒发自己忧国伤时的情怀,听到这些歌女仍在麻木不仁地吟唱陈后主所作的亡国之曲“玉树后庭花”不禁感慨万分,他的矛头显然是指向那些醉生梦死,贪欢买唱不顾国家命运的当权者,借景抒情的倾向十分明显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169f8e5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