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经济开发中的意义 作者:徐国杰 来源:《魅力中国》2018年第24期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宝贵结晶和财富,是人类社会得以延续的文化命脉,包括了人类的思想、才智和情感,有着丰富的内容,具有不可估量的多重价值。研究发展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产业;意义;发展 一、非物质文化在旅游经济中的地位 (一)从非物质文化性质的角度。从非物质文化的性质看,非物质文化因其自身具有的强烈的民族性、顽强的生命力等特征而对游客产生吸引力,其作为旅游资源在旅游界早已认可并且是就有之的。比如在黔鄂交界地的松桃县有个苗族山寨,由于当地至今还保留着许多民间祭祀和巫术的绝活,以及苗歌、花灯、民间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上世纪90年代就有国内外游客纷纷慕名而来。后来在国家旅游局的帮助下,这座60多户村民的山寨改名为“苗王城”,成为一个正式的旅游景点。 (二)从非物质文化发展规模的角度。从非物质文化的发展规模看,非物质文化的开发对旅游经济的推动作用日益增加。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需求已经由传统的观光旅游变得重视文化体验,现代旅游者希望能从旅游过程中享受多样性的文化体验,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非物质文化景观对文化内涵加以强化与凸显,并集中地展现给旅游者,使游客在旅游体验过程中感受这种文化氛围,并从载体中重新读取而获得其所承载的非物质文化的意义或精神。例如在江南,当人们在快速的城市化与全球化浪潮冲击下已经辨认不出自己的家乡时,怀旧便成为一种时尚。“古镇旅游”、“农家乐”突然具有了旅游价值,一系列的江南名园,古镇因而得以很好的保护与旅游开发。 (三)从非物质文化运行状况的角度。從非物质文化的运行状况看,非物质文化保护与开发符合当今世界发展的总潮流,与发展“绿色产业”相适应,正展现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如英国和意大利,在确保文化遗产不被破坏的前提下,通过切合实际可行的市场运作,即“文化遗产保护与市场运作紧密结合”,完成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及其潜能的开发。通过这种模式,既达到了保护非物质文化的目的,又将具有开发价值的非物质文化转化成旅游资源,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 二、对非物质文化在经济开发中的建设性意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重视非物质文化的经济价值并建立相应的政策法规。在世界经济发展方式日新月异、文化经济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应重视非物质文化的经济价值。从经济价值的角度去打开一些传统技艺的门户之见,学会运用经济杠杆的强大内在动力去发扬光大那些有经济价值的非物质文化,结合先进的高新技术,提高知名度,培育知名品牌,增加竞争优势,形成特色经济,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 另外,各地政府的文化部门要制定特定的对非物质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建设规划,把制定科学的非物质文化旅游开发建设和文化资源保护规划放在首位。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合理布局、重点开发、开发有据、开发有序的原则,精心设计非物质文化旅游产品;做到非物质文化开发利用与有效保护的高效统一。把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开发纳入旅游及其他经济社会政策法规和管理中,使各项政策法规既有利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又符合社会需求和经济规律;既考虑非物质文化资源自身的承载力,也注意经济社会的承受力。 (二)走非物质文化的产业化道路。在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无论是有形文化遗产,还是无形文化遗产,都应该在确保非物质文化不被破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进入市场,并通过切实可行的市场运作,完成对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及其潜能的开发,并实现非物质文化保护与经济开发的良性循环。走非物质文化的产业化道路,让传统文化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产业化规模后,才能实现传统文化的社会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共赢,并且让传统文化的凝聚力更为集中。 实现非物质文化的产业化,并不是说要完全取消其意识形态功能。非物质文化是凝聚着民众价值观念、思维能力、审美判断、精神标准的,产业化道路有利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开发,但不能就此扔掉它的精髓——深含的民众意识。现阶段,我们可以采取通过现代化科技技术,比如把传统的非物质文化变成新媒体时代的动漫形式或网络游戏形式,会更有利于传播。保护非物质文化最怕过犹不及,保住了“物质”失去了“非物质”;对“非物质文化”的“修改”、创新甚至“再青春”,也是一种保护;对非物质文化的开发利用不仅能够促成产业升级,更是保护它们不被拆建的最好途径。 (三)注重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人才队伍建设。传承人是直接参与非物质文化传承、使非物质文化能够沿袭的个人或群体,是非物质文化重要的活的载体。非物质文化由于历史悠久,世代相传久远,再加上它面临着外来文化和商业化的冲击。许多地方的民间技艺、民族歌舞、杂技戏剧的传承人严重的流失或断代,还有的旅游景区为了追求高的旅游收入,临时拼凑了非传承人来表演民族歌舞、杂技戏剧。若长期以这种方式来愚弄旅游者,结果必然导致旅游地形象破坏,旅游者减少,旅游收入明显下降。 为避免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断层,应建立一支非物质文化资源抢救、保护的专业队伍,挖掘和保护精于传统民俗的老艺人的,并吸引年轻人参与到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保护中,使濒临灭绝的非物质文化资源不致消失;对具有独特传统工艺的艺人,颁发相应的称号和证书,保护其产品的生产和技艺的传承,使游客知道每一件工艺品都是由这种工艺文化认定的、技艺最好的艺人用地道的原料、传统技法制作的,不会出现“伪工艺品”的泛滥;建立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院,与高等学校相关院系合作,聘请民间的传承人进行指导,为非物质文化资源的利用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的支撑。 三、结论 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要认识到的是不仅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可以带来效益,非物质文化也可以作为资本,而且一旦非物质文化转化为资本的时候,其内在潜力是不可估量的。利用文化来发展文化产业,繁荣经济,已成为世界旅游发展的大趋势和主潮流,我们必须适应这一形式的发展。事实上,国际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时间很短暂,远逊于物质文化遗产,其理论也极不成熟,很多研究基本上为保护方面的,因此有关非物质文化开发的研究有待深入。 参考文献: [1]贺学君.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思考[J].江西社会学,2005. [2]刘玉清.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向旅游市场[J].价格与市场,2003. [3]张晓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J].群众,2005. [4]林秋朔.抢救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言[J].民间文化论坛,2004. [5]罗茜.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06. [6]宋颖.端午节研究:传统、国家与文化表述[D].中央民族大学,2007.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17d544187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e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