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现代文阅读答案及解析】 涵养几分静气 宋威 ①一则故事,读来耐人寻味。父亲丢了一块表,抱怨着四处寻找,可怎么也找不到;等他出去后,儿子悄悄进屋,不一会儿就找到了。父亲很好奇,儿子则回答:我就安静地坐着,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表就找到了。 ②这就是“心静”的力量。“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一事当前,苦恼抱怨无济于事,烦躁惊慌也于事无补,唯有稳住阵脚、静下心来、凝神细思,方能寻觅解决之道。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一语道破“静”的重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坚守内心的宁静,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见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规律。那么,“静心功夫”从何处得来? ③“不奋发,则心日颓靡;不检束,则心日恣肆。”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毛泽东同志在湖南一师求学时,特意到最喧闹的地方读书,目的就是锻炼意志,让自己能够胸怀静气,心绪不受外界所扰。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有人给自己定下“静坐”的“日课”,坚持每天独坐两小时,终于改掉了身上浮躁的毛病。严格的自律,助人逐渐养成宁静、专一的心态,让人虽得意而不忘形、处困顿而不沉沦、临诱惑而不摇摆,也因静而明志,因静而生慧。 ④有人说,每临大事有静气。大事当前的静心功夫,往往得益于艰难困苦的历练。苏轼《书舟中作字》记载,一次乘船途中,滩险舟危,舟中士子面无人色,唯独他“作字不少衰”。这份从容盖因其“更变亦多矣”,所以能临事不惧,处变不惊。可见,不惮于在难事、烦事、急事、苦事上多磨炼,就能将内心打磨得成熟豁达,沉稳有定力,不再拘泥于一时一事的得失;多经历几番雨疏风骤的洗礼,耐得几回兴衰荣辱的打磨,就能在大事来临之时,气定神闲、沉着冷静,抵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⑤读书以养性,书画以养心。“静心功夫”,还可从读书中来。寂寞忧愁时读一阙《定风波》,心会变得豁达敞亮;委屈不平时读一卷《宽容的哲学》,能收获“既忍且耐”的智慧。身处低谷之时,从书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纵使“山重水复”也终将迎来“柳暗花明”;得意之时,时常读书以自省,也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端起沉甸甸的书本,走进书中的世界,浮躁之气便能荡涤一空,久而久之,自然能寻得“此心安处”。 ⑥古人云:“人心多从动处失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静坐,云兴而悠然共逝,雨滴而冷然俱清,鸟啼而欣然有会,花落而潇然自得。何地无真境,何物无真机。”涵养几分静气,绝非暮气沉沉,而是多一些沉潜、少一些浮躁,多一些从容不迫、少一些进退失据。“静心”的功夫,助人眼界开阔,胸襟豁达,挺过如磐风雨,包容万千气象,寻得生命真谛。 1. 下列对文章结构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②|③④⑤|⑥ C. ①|②③④|⑤⑥ D. ①②③|④⑤|⑥ 2. 文章开头从“找表”故事写起有什么作用? 3. 文中第四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 理解“身处低谷之时,从书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纵使‘山重水复’也终将迎来‘柳暗花明’”句子的含义? 5. 结合本文内容说说怎么才能涵养静心功夫? 【答案】 1. B 2. 通过叙述儿子帮父亲找到手表的故事提出本文的论题“心静”,进而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坚守内心的宁静,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见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规律”(自己总结也可),以生活中的政事开头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故事又作为论据证明了中心论点,引出下文的论证。 3. 举例论证,列举了苏轼乘船遇险众人惊慌失色,唯独他镇定自若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静心功夫得益于艰难困苦的历练的观点,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4. 人生的道路上有起有伏,当我们身处逆境时可能会心浮气躁,难以看清事实的真相,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只要我们静下心来从书中去汲取力量就会看清事情的真相,进而解决问题。 (意思对即可) 5. ①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②大事当前的静心功夫,往往得益于艰难困苦的历练。③“静心功夫”,还可从读书中来。 【解析】 【小题1详解】 本题考查对议论文论证思路的分析与理解。 B.第①段叙述儿子帮父亲找到手表的故事,通过第②段的“这就是‘心静’的力量”引出本文的论题“心静”,进而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第③到⑤段分别从“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静心功夫,往往得益于艰难困苦的历练”“‘静心功夫’,还可从读书中来”三个方面具体论证中心论点;第⑥段总结全文,强调“涵养几分静气”的重要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1bf3981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f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