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学案之三——羁旅诗 学习目标:了解羁旅诗,把握羁旅诗的情感,熟练掌握各种写作手法。 一、羁旅诗概说 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阅读这类诗,要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 羁旅诗通常表现客居他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辛苦,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期盼与向往。 这些感情是人类亘古相通的,容易引起共鸣,所以羁旅诗大多浅显易懂,符合《考试说明》上“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的要求,因此羁旅诗备受命题人的青睐。 二、技法点睛 1.把握情感类别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③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如2004年江苏卷柳中庸的《征人怨》。 征人怨 岁岁金河复玉关①,朝朝马策与刀环②。 三春白雪归青冢③,万里黄河绕黑山④。 译文:去年驻金河今年来守玉门关,天天只有马鞭和大刀与我作伴。白雪还在昭君墓地,[ [我走过万里黄河又绕过了黑山。 2.挖掘关键信息 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这些都是鉴赏的切入点。再如2005年广东卷阅读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标题中的“怀归”就是解读诗歌的钥匙。 春日登楼怀归 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注:①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 ②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渭水。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和高适的《除夜作》,写于唐朝两个重要的节日,2006年江苏卷元代词人魏初的《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写于妻子的生日。 邯郸冬至夜思家 除夜作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旅馆寒灯独不眠,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3.留心四种意象 羁旅诗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意象有: ①“望月怀远”,如2001年春季上海卷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②“鸿雁传书”,如2003年春季北京卷比较鉴赏韦应物的《闻雁》和赵嘏的《寒塘》 ③“折柳送别”,如2002年全国卷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④“杜鹃啼血”,如2004年全国卷Ⅲ晏几道的《鹧鸪天》等。 4.注意两种手法 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等表达技巧外,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①乐景衬哀情。如杜甫的《绝句》,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绝句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②侧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人设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怀远的画面,忆之深,故望之久,将妻子写得娇美动人,也衬托出诗人的思之切,爱之深,读来格外动人。另外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都是想象家中的亲人在思念、谈论自己,从而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1c2b023f12d2af90242e66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