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孝德的素材

时间:2023-04-28 23:13: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孝德教育资料

名言

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长幼有序。——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凡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陈宏谋 关于孝道的古诗句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事例

二十四孝--孝感动天

,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历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二十四孝--望云思亲

唐朝有一位叫狄仁杰的人,从小家庭贫困,勤奋好学,后来做了丞相.朝夕思亲伤志神,登山望母泪流频;身居相国犹怀孝,不愧奉臣不愧民.

二十四孝--上书救父

汉文帝时,有一位叫淳于意的人,拜齐国著名医师杨庆为师,学得一手高超的医术,曾经做过齐国的仓令.他的老师去世以后,弃官行医.因为个性刚直,行医的时候,得罪了一位有权势的人,导致后来自己遭陷害,被押往京城治罪.他的女儿名叫缇,虽然是一位弱小女子,然而不辞劳苦,长途跋涉一同前往长安向皇帝诉冤.陈述了肉刑的害处,并说明了父亲做官时清廉爱民,行医时施仁济世,现在确实是遭人诬害.愿意替父受刑.汉文帝被缇萦的孝心深深感动,赦免了她的父亲,并且下诏书废除了肉刑.有诗颂曰:随父赴京历苦辛,上书意切动机定;诏书特赦成其,又废肉刑惠后人.

二十四孝--打虎救父

晋朝时,有一位叫杨香的孝子,十四岁的时候就经常跟着父亲去田里收割庄稼.一天,突然一只老虎把他的父亲衔去.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须去救自己的父亲,于是不顾自身的危险,立即爬上虎背,紧紧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

1




终于松口逃走.他的父亲也就脱离虎口,保全了性命.有诗颂曰:深山逢白额,努力搏腥风;父子俱无恙,脱身虎口中.

小学生十大文明好习惯

1、诚实守信,说了就要做的习惯; 2、尊重别人,耐心听别人讲话的习惯;

3、遵守交通规则,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的习惯; 4、先写作业后玩耍的习惯;

5、不乱花钱,少吃或不吃零食的习惯; 6、天天锻炼身体、讲究卫生的习惯;

7、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别人的东西不乱动的习惯; 8、做错了事及时道歉和感谢别人帮助的习惯;

9、做事有计划,每晚整理书包,每早佩戴红领巾、臂章的习惯; 10、坚持主动帮父母做家务活的习惯。

家庭教育:指的是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 在家庭内自觉地有意识地对年轻一代进行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培养。主要包括 : (1)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 (2)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品质; (3)培养孩子动手能力;

(4)培养孩子审美与健体的能力; (5)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 (6)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在家庭日常生活中, 孩子可以有机会实际体验孝敬父母的点滴行动。

:在家要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如洗衣服、刷碗、扫地等 ; 如果父母生病了, 要为父母端水、送药、做饭; 父母工作一天劳累了 , 晚上为父母洗脚、捶背、揉肩, 并且要让他们付诸实践,养成习惯, 从小事做起, 从点滴做起, 这些良好的孝行成为一种习惯,因为让他们强硬记忆的东西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 只有亲身体验过的事情才能在他们的记忆中长久留存, 并不时地对他们产生影响 , 成为一种自我意识。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1e060fe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