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返良坊村 ——化阴市华西镇良坊村随笔 车到良坊,正值早上,我却想到去年冬天的一个晚上—— 花灯初上的罗夫,秦岭发电厂灯火辉煌。星光下向北望去——天苍苍,夜茫茫,远处的灯火是何方? “那是良坊村!”司机告诉我们:“那是华西镇的良坊村”。 良坊村对我们新参加工作的年轻干部来说——既熟悉而又陌生,因为我们自小上学读书,华阴虽小,但无事不登三宝殿。说熟悉是去年九月上旬三号洪峰来临之前,我们单位去抗洪救灾,我是队伍里的一员,在哪里熬了几天几夜,虽然时间不算短,但躺在水中呻吟呼救的庄稼、房屋、只能与我们遥遥相望,使我们不识庐山真面目。只是依稀记得它的大概位置是在太华公路西边的罗夫河与方山河的夹槽地带。那时,路西边磊堆的两层沙袋也无济于事,使通勤车不时撞起冲天大浪。 第二天,重返灾区,中心辅导灾后恢复的技术性问题,据悉,楷模非良坊村莫属。 二返良坊村 第二天,“摩的”把我们带进了村路,这时才发现高出的地平线一丈多的太华公路告诉我们——那时的灾水有多深;邹着脸的大地告诉我们——人的干劲有多大;冻麻木了的手告诉我们——重建家园有多苦;吐芽的麦苗告诉我们——恢复生产有多难! 进入村路不远,透过刚刷白的树身空隙,看见了一面迎风招展的国旗,拂去了泥溅半身的扫兴。进入飘着红旗的大门,五顶帐篷架设在校园内,有几个人走动着像似在巡逻„„ 车到村前没有路——是被“发酵”的泥土挡住了前行。我们以步代车避险越过“雷池”,又象可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三条主巷道如同当年解放区的大生产运动——垫路。我们绕过拉石块的农用车,在一拉丝井旁注脚,见一佩带华阴市卫生防疫站胸牌的工作人员对井地喷药。他回答我们:“是渭南供电局用1200元自购送来的《过氧乙酸容液》,不只是用于饮水场地,还对人群密集的学校,避水楼等地的重点部位进行重点消毒,确保大灾之后无疫情才是宗旨。 三返良坊村 今年春天,禽流感敲开了华阴的大门,人们忙乎了一阵子,转眼间,麦子开镰了,组织上安排我再返良坊村的任务是做好今年的防汛工作。离开良坊村快半年多了,仿佛在昨天,这里的渠道、田块、干部、村民历历在目,可惜我不是大手笔无力写一本书,无能编一部电影,只能提纲式的画几个道道儿。这些道道儿里最能鼓舞我奋进的是这里的人与自然灾害拼搏求生存的精神。人常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而良坊村人靠水不能吃水返遭其害,他们多了一项防汛的负担,但他们乐而不疲。 在隆隆的收割机声中,良坊村显示出一片丰收景象;老爷爷田间检麦穗,老奶奶打扫晒麦场地,阿姨们忙乎烧茶做饭,三轮、四轮车拉着麦粒来往如梭,旋耕机抢种的人在火红的太阳下汗流浃背,这次我真的体验到“田间无闲月,五月人倍忙”的来历。 人倍忙的麦季,熟人只打招呼不近乎,唯有村委会主任陈西桥停住手中干的活,问我有啥事? “做好今年的防汛工作”,我给你送通知来了! 陈西桥说:“忘了吃饭的人也忘不了防汛!省政府安排,从6月1日开始,全省进入汛期,关中、陕北恢复24小时值班。”我说:“5月31日晚正在北京开会的贾治邦省长打回来电话,要求认真总结去年防汛抗洪的经验,进一步强化工作的措施„„“贾治邦省长强调的五条在上边哩。陈西桥接过《华阴市防汛指挥部》的通知转身就走。为了启动尴尬的局面,我主动加入了播种的行列。 大喇叭响了,巷道村路,田间地头都能听到:“第一:各地要抓紧修定完善预案;第二:要抓紧修复去年水毁的防汛工程,特别是渭河水毁工程的修复和一些收尾工作。”说到咱们这里了,农家主人叫干活停停,专心致志听起广播了,“第三:要立足防大汛,抢大险,作好今年防汛基础工作,尤其要备足防汛物资。第四:气象、水文部们要做好雨情、水情的预测,预报工作尽可能提前预测汛情变化,超前开展预测,预警。”一村民说:“这一点我们华西镇做到了,去年华阴市在这里搞抗洪抢险演习,一些人看了电视,还当是真的,询问电话打到华阴电视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2804bc6bb4cf7ec4afed0b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