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读《苏东坡传》有感(1000字)

时间:2022-08-14 08:09: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东坡传》

有感

能被时光的洪流所淹没的,是生命,而精神,却带着着哲思的光辉,在岁月中长存。——题记

转身,回眸凝望于历史的长河,有一个人静静伫立于那晦明混沌之处,他散发于肩,似是有五分不羁,又有五分落寞。他轻扬广袖,便绘出了那深藏于北宋史册的山河。

《苏东坡传》是一本记载了他的一生的书。翻开此书,我仿佛随着林语堂的轻声叙述,看着他,追随他,从牙牙学语至两鬓霜华。 林语堂言苏东坡是诗人、画家,也是历代文人墨客从政的标杆。他感受敏锐,思想透彻,写作优美,作为勇敢,洁身自好。他从政官场但不精于自谋,富有赤心为民的精神。 手足之情融于血

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九日,苏东坡生于眉山城。他出生于天蝎宫之下,照他自己说,这就是他一生饱经忧患的原因。

自古以来,朝堂之上便少不了明争暗斗,苏东坡率真的性格为他招了不少祸事。宋神宗时期,王安石任宰相,实行变法改革,其中青苗法等使农民负责累累,苦不堪言。许多反对变法的文臣儒士都被或贬或谪,反而奸臣小人却步步高升。在此时,苏东坡直言上表,结果自是意料之中——苏东坡立遭罢黜,纵然如此,他仍关心朝廷,偶尔写些隐含讽刺之意的诗句,这也为他最后被章谆流放至海南埋下伏笔。 在这忧患之中,东坡与其弟苏子由的情感便显得万分宝贵。苏轼性躁,遇到什么不平之事便要说上一通,于官场上更是无所畏惧,直言不讳,然子由性沉稳,与苏轼大不为不同。纵使如此,两兄弟却犹如知交,书信往来,一唱一和,更无半点嫌隙。在颠沛流离中,在诡谲的朝堂


上,或许同子由的书信是苏东坡精神慰藉的主要来源。乱世之中仍有真情在,我不得不为这分手足之情叹然。 感怀之意表于言

苏东坡是有些感性。他的妻子王弗去世后,他写下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悲凄词句;离京在外时,他对政治时局的演变感到不安,感到忧伤,于是他用天静伤鸿犹折翼,月明惊鹊未安来表达;苏东坡和同道之人杨世昌享受夜景时,又唱出了: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余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纵为奇才亦不得

苏东坡涉及各行各业,而他在建筑上的才学运用之广仅低于诗才。至徐州时,因为洪水,他建了黄楼;官在杭州里,他将西湖改造成一个水库。同时,苏东坡还致力于草药及茶文化研究,甚至于瑜珈,他也略有所知。于多才,他不得不让人佩服。

但苏轼纵为天降奇才,却也有所不得。他对他堂妹隐藏至深的感情,藏于心底,却至死也无法言说。读至此,我顿觉原本深深隐于神坛的苏东坡,竟似在我眼前,咫尺之间,触手可及——他也是个普通人,他也有着平凡人的骨血。 正气长留满人间

苏东坡的余生颠沛流离,自海南归来后不久,他便逝世。正如林语堂所说:正气用尽。东坡曾写诗一首: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或许这诗带了些自嘲的成份,但不置可否的是,苏东坡在地方上的功绩要远大于朝堂之上。 他的正气虽已用尽,但这四方上下,湖海之间,仍存留着他的气息。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趾爪,鸿飞哪复计东西。苏轼的一生,便如这首他自己写的诗一般灿若星晨却又注定


要消逝在历史之中,但是,那无法被光阴所侵蚀的,是他的笔墨,是他的散发着无限光辉的魂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2b5c7125b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2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