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教学中的“量体裁衣”与“对症下药”

时间:2022-07-25 15:14: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诗词教学中的量体裁衣对症下药

作者:袁海锋

来源:《语文教学之友》2017年第04

摘要:用典诗词的教学中尝试引入事象概念,突破意象、意境等概念对用典诗词解读的束缚,从理解诗义、清晰诗技,进而感知诗情的角度阐释用典诗词,同时也为这类诗词教学提供一种新的尝试。

关键词:用典诗词;教学策略;事象

诗词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大的比重,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诗词的鉴赏,要穿越语言层面,深入感知情感,达到情感共鸣,这是最基本的诗词解读思路。意象”“意境的分析开始,抽丝剥茧,最后达于情感的感知与共鸣,此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解读策略,却难为圭臬,至少不能含混地将之奉为圭臬。

诗词解读策略的有效性依托于作品的情感表达形式,即抒情方式。抒情方式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情感直白外露,情绪指向清晰,易于感知把握。间接抒情是借外物来含蓄婉转地表达内心情绪。所借是景,便为借景抒情;所借为物,则为借物抒情,亦可称为托物言志;所借为他人之事之言,则是借事抒情,亦称用典、用事。借景、借物抒情较为类似,都是借外在物象来使内在情绪含蓄婉转地流露,达到既宣泄又不露骨的文学效果。相对而言,借事抒情的用典诗词则有所不同,在其情感的抒发机制上有其独特之处。

意象与物象有着天然的关联。意象与作者同场存在,接受作者的感性观照,也就是或所见、所闻、所感后的情感灌注。意象是经过作者加工、完成情感蕴藉的外在物象。无论是借景抒情中的还是借物抒情中的都是经过所见、所闻、所感的主体观照,是决然的意象。对此二类,意象可谓是量体裁衣”“对症下药的有效突破口,意象意境情感更不失为一种绝妙的诗词解读策略。

借事抒情,如《文心雕龙》用典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所言,它是借前人的事或言,依托于事件整体来进行类比寓意,表达用事者当下的情感心态。这里,用典和引用(化用、套用)还是有区别的。引用所用均是前人词句,是借对前人词句及其中情绪的直用或改造来抒发自身情感。用典则侧重的是前人之事或前人言后之事来据事以类义。它们之间存在着引用借言情和用典借事抒情的不同。用典之典,在前人事与言中,不可避免的出现关系事件展开的事物,如《锦瑟》庄周晓梦迷蝴蝶之蝴蝶与望帝春心托杜鹃之春心、杜鹃等。无疑它们都具有物象的特征,属于象的范畴。不过它们又只在其历史事件中存在,脱离事件后它们的自身意义急速衰减,难复事件中的意义之丰富。它们对于所借事件的呈現起到关键性作用,但囿于历时性因素影响,借事者难以穿越时光对其进行当下在场的感性观照,将其列入意象的范畴则有不妥之处。如果这类诗词包含的物象难入意象范畴,却依然从意象意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318c4c5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b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