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火之谜》 教材分析: 《天火之谜》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风筝试验”的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研究和试验,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课文第一部分写了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可怕的东西,第二部分写富兰克林通过亲自进行的“风筝试验”,终于揭开了“天火之谜”,最后一部分写富兰克林根据放电原理发明了避雷针。文章用词丰富、描写精彩,而内容中又涉及到较深奥的物理知识,因此,读懂课文,复述“风筝实验”的经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五年级的课文,针对五年级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因此课堂上立足于引导学生自己进行阅读,自己进行探究,自己寻求结果,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增长能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悟富兰克林勇于探索、大胆实验的科研精神,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体会富兰克林揭开雷暴之谜的艰难,学习富兰克林潜心研究、大胆实验、不畏艰险的科研精神。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 1、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天火之谜》。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天火”其实就是(雷暴),那么,雷暴到底是什么呢?这个千古之谜解开了吗?是(富兰克林)通过(风筝实验)揭开的。 2、明确目标:这节课我们就打开时空隧道,回到18世纪,一起去看看富兰克林是怎样一步步揭开天火的奥秘的?我们又能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富兰克林? 3、效果预期:相信通过我们的认真阅读,细心交流,一定可以和富兰克林一起揭开天火的奥秘,对富兰克林也会有一个更深的认识,有信心吗? 二、民主导学: 任务呈现一:学习第3节,探究原因,走进人物。 默读3自然段,找找是什么原因促使富兰克林一定要揭开天火的秘密的?画出相关词句,边读边想,从中看出富兰克林是一个怎样的人? 自主学习:学生按照要求进行自学。 展示交流;抓住重点语句,进行交流: 1、指名读相关句子。 出示:富兰克林早就观察到,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都会发光,光的颜色相同,光的方向相似,都伴随着爆炸声,都能毙伤动物……由此他大胆地推测,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早就观察 大胆推测”看出了什么?) (1)推测的近义词是——猜测 (2)这里可以把推测换成猜测吗? (3)是的,富兰克林不仅做到了坚持认真观察,有理有据,而且善于思考,敢于探索,这种态度就叫做——严谨认真(板书:严谨认真) (4)由此,我想到了巴普洛夫的一句话“观察,观察,再观察”可见,观察是一切推测的基础!带着这份严谨,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 2、还有什么原因呢? (出示)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但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天上地下是两个世界,雷暴是神灵的火焰,怎么可以同人间的事物混为一谈呢?不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论,就连许多自称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嘲热讽。 (1)理解“不足为奇、难以置信” (2)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关注“习惯” (3)不仅……就连……(引导学生读句子)什么是冷嘲热讽?师补:同学们可能不知道,富兰克林只上过一年学,然后就失学了,随后他卖过报、干过油漆匠,当过学徒工,他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而此时的他已经43岁了,由于他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在当时被许多有知识的人看不起。想想,人们当时会说些什么呢? (4)是啊,富兰克林的推测引来了质疑、批评和嘲笑,他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谁能把当时的这种气氛表达出来,男女生分读。 (5)面对人们的取笑,富兰克林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一个“决定”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富兰克林?生:他不怕冷嘲热讽。勇于挑战,不服输,不放弃,坚定的自信心,勇于坚持自己的观点。 师:这些正是源于他对科学执着的追求。(板书 执着的追求) 过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富兰克林决定用事实说话,让我们把目光一起聚焦在1752年7月的一天,共同见证这历史性的一刻。 任务呈现二:学习第四自然段,探究实验,感受品质。 1、默读第4自然段,勾画相关语句,想想这是一次______的实验,从而看出富兰克林是个怎样的人? 2、写出自己的感受,在组内交流,准备展示。 自主学习:学生自行阅读,勾画,思考。 展示交流: 1、大家刚才通过语言文字,目睹了实验过程,你觉得这是一次怎样的实验。 预设一:感悟风筝——特别、精心准备、考虑周到、费劲心思。 1、找出相关语句,朗读。 2、富兰克林用来做实验的风筝与我们平时的风筝是不一样的— 拴了细铁丝 线是麻绳 结上丝带 系着铜钥匙 3、看着大屏幕,说说风筝各部分的作用。 拴了细铁丝 线是麻绳 结上丝带 系着铜钥匙 吸收天电 淋湿后导电 为了安全 传电放电 4、由此我们感受到了富兰克林为了这次实验,进行了精心的准备,把每一个细节都来考虑到了,也让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富兰克林对科学严谨的态度和执着的追求) 预设二:感悟危险——危险、勇敢、大胆、惊心动魄、紧张 1、你从哪里读到的。生读——说理由。 2、(出示)这时,富兰克林用手指靠近铜钥匙,“啪’’的一声,骤然闪现一道蓝色的火花,他的手臂一阵发麻。 抓“一阵发麻”说明做这个实验很危险。“靠近”这个词说明明明知道危险,还是勇敢地做实验。(富兰克林不怕危险。勇敢、为科学而献身) 3、还有哪里也让我们感受到这次实验是非常危险的? (出示)一片乌云掠过风筝上方,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抓“!”和“怒发冲冠”来体会) 师:看,我把这个句子改一下,去掉“怒发冲冠”,把“!”改成“。”好不好? 从“怒发冲冠”这个词你看到了什么?谁来读读第一句。 从“!”中你看到了什么?兴奋,很高兴。 你知道雷电有多大威力吗?(1自然段) 4、小结:明明知道雷电有巨大的威力,一不小心就会有生命危险,但为了证明自己的推测,为了给人们一个真相,富兰克林还是勇敢地去做实验了。这就是对科学的——献身精神?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一起读读这段话。 预设三:体验成功——成功、争气、了不起 1、生:这还是一次_____的实验。(成功、争气、了不起) 师:你从哪里读到的。生读——说理由。 2、出示: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 (1)师:什么是“欣喜若狂”? (2)富兰克林为什么这么高兴呢?仅仅是因为实验成功了吗?(回扣3自然段) (3)是啊,实验成功了,代表着天火的秘密被揭开了,多么令人高兴啊!——实验成功了,代表着劫后余生,多么庆幸啊!——承受那么大的压力也值了,多么令人激动啊—— 师:让我们一起再来回顾这历史性的一刻! 师:这次实验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引读第5小节。(紧扣“无稽之谈”理解人们认为雷暴是“上帝的怒火”是没有任何根据的,那富兰克林认为雷暴是放电现象,他的根据是什么?)由此我们想到了这样一句名言,一切推理都是从观察和试验中来的。 师:然而,富兰克林并没有沉迷于成功,而是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这样——(引读第6小节) 了解“避雷针”的资料。 三、检测导结: 师:富兰克林以他对科学严谨的态度,执着的追求和勇于献身的精神,为我们揭开了天火之谜,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他是如何一步步揭开天火之谜的? 1、目标检测:以填空形式复述课文 2、结果反馈:交流订正。 3、反思总结:学到这里,让我不由地想起了这样两句话(出示名言)其实我们在富兰克林身上看到的正是所有科学家都具备的,正是因为他们对待科学严谨的态度,执着的追求,献身的精神,人类社会的科学才得以进步,你们想向他们学习吗?那就从现在做起,在课后继续我们的学习和研究。(出示作业)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3bfbf42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e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