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对于“三顾茅庐”的艺术特色赏析

时间:2022-11-21 21:17:2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国演义》中对于三顾茅庐艺术特色赏析

作者:王雯洲

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8年第34

要:在《三国演义》中,刘备被塑造成一个贤德的明君形象,作为一个封建君王,顾茅庐体现了他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诚恳态度。而在三顾茅庐中,诸葛亮是一个充满抱负和理想的知识分子形象,是作者政治理想的化身。在三顾茅庐中,不仅在全书中是情节发展的经典章节,同时也具有不可多得的艺术特色,起着关键性意义。 关键词:三国演义三顾茅庐艺术特色赏析

《三国演义》是我国首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小说围绕着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斗争展开,是了解我国明清白话小说的重要突破口。《三国演义》表达了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表达了对于明君、仁君的赞美和对暴君苛政的批判。《三国演义》全书中,对诸葛亮的形象塑造尤为突出,他出山辅佐的刘备集团的兴衰是全书的线索所在,诸葛亮的活动占了全书一半的篇幅。正如很多学者在研究三国演义时所说,《三国演义》同时也是诸葛孔明的人物传记。[1] 一、《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艺术特色的赏析

三顾茅庐中,刘备三次前往茅庐诚心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并向他请教了平定天下的办法,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说: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就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刘备一听,非常佩服,请求他相助。诸葛亮答应了他的请求。并为刘备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的宏伟蓝图,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作者在这一段描写中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使得三顾茅庐成为了经典的章节。作者主要是采用了衬托和抑扬顿挫的艺术手法,增强了故事情节的曲折性和可读性,使得故事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同时,在层层铺垫之后,读者的期待达到峰值。从抑扬顿挫的写作手法来看,读者可以管中窥豹,探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小说中,刘备求贤若渴,需要高人指点平定天下的大计。为了衬托出诸葛亮的不俗、不凡,他作为隐士高人三次拒绝了刘备的拜访,一方面是为了考验刘备求才的诚意,另一方面是为了体现出诸葛亮作为文人的傲气,从而衬托出诸葛亮不凡的学士。作者对于诸葛亮的出场铺垫较多,在刘备见司马徽时就是为了诸葛亮的出现做铺垫,因此,司马徽的出现也显得与众不同。在司马徽出场之前的牧童,通过描写牧童行为举止特别、谈吐不凡,从而侧面显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出隐士高人诸葛亮的不同凡响,这就是三顾茅庐中衬托的手法。这样一来,本来拜访诸葛亮的简单故事情节,经过衬托和抑扬顿挫手法的铺垫就显得生动曲折,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除此之外,还有人物描写的衬托,刘备半里之外就下马步行、拱立阶下、下拜行礼等举动,和诸葛亮交谈中谦虚的语言,与张飞粗率、急躁的对比去分析刘备的诚意,认识到刘备形象特点礼贤下士、求贤若渴。这样也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一来突出了刘备之贤和诚,证明诸葛亮辅佐他是明智之举,二来衬托出诸葛亮之才,值得刘备礼贤下士,显示出诸葛亮的傲气。小说中还三次出现诗词,第一次是孔明醒后所吟的诗,表现诸葛亮淡泊名利的品质:后两首是后人的赞诗,是对诸葛亮的才华与品质的赞誉。三首诗从不同的方面表现了诸葛亮的才华和人生追求。烘托他的政治理想。[2]

二、《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艺术特色的意义

三顾茅庐作为整个《三国演义》中的经典章节,给人们留下来深刻的印象,它精彩的故事情节创造了一个理想的文人向往实现自身抱负的状态,一个怀才不遇的隐士高人,遇到了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君主愿意三顾茅庐,纡尊降贵拜访。这样的故事情节让人感动之余,更生出对于诸葛亮和刘备的敬佩之情。作者采用一波三折的叙事手法,将两个人相遇之前的氛围烘托到了极点,表现了两人相遇的不凡,没有采用平铺直叙的手法,而是运用了大量的衬托和抑扬顿挫,表现诸葛亮不同凡响的才华和刘备的贤明仁君形象,两个人的形象塑造更加完善。因此,在《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艺术手法对于故事情节推动和人物形象塑造上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增强了两个人物的立体度,丰富两个人物的形象,同时也为后文诸葛亮显示出才华而埋下伏笔。虽然三顾茅庐在整本小说中只是一小段的细节,在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斗争中显得细微,但是为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奠定了十分重要的基础,为蜀国的崛起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尽管蜀国并没有统一三国,三国最终归于西晋,但是从人物塑造层面上来看,诸葛亮和刘备的形象无疑是十分成功的,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的艺术手法会与后世的模仿和借鉴有着示范作用。[3] 结语

《三国演义》作为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同时也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在我国古典小说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在《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这一古树情节其中的艺术特色蕴意丰富,运用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烘托和衬托艺术手法,刻画了刘关张三人和诸葛亮的人物形象,为后面诸葛亮出山等精彩情节进行了铺垫,情节精彩为人称道。 参考文献

[1]刘大印.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诸葛亮形象流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2]李航.试论《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艺术特色[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04.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谢全玉.论《三国演义》塑造诸葛亮形象的艺术手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08.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3c86748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3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