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中的时间管理 摘要:课堂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课堂管理是课堂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成分,是影响课堂活力和制约学生学习的最有力的因素之一。课堂中的时间因素与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业成就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从各个侧面探讨课堂管理的理论、实践与策略,实为必要,并由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关键词:学生学业 ;课堂教学;时间管理 课堂中的时间因素与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业成就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早在本世纪初,赖斯就提出了课堂中教学时间的问题,并把时间作为影响课堂教学成效的重要变量。此后,许多学者便把时间作为课堂教学中独立的变量来研究。近年来,时间在课堂研究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关注。在此主要分析课堂中的时间及其与学生学业成就的关系,并由此探讨课堂时间的优化管理策略。 一、课堂时间与学业成就 时间可以是多样化的,依据不同的视角可以把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区分为不同的类型。通常人们把学校时间按其包容程度划分为名义时间、分配时间、教学时间、专注时间和学业学习时间五种。学校活动的总时间量通常是由政府确定的。例如一所学校每学期多少天,每天多少小时,这一时间量就是我们所说的名义时间。这一时间既包括学术性活动的时间,也包括非学术性活动的时间。在名义时间中,有的时间用于学科的教学活动,有的是用于用餐、课间休息、集会等活动,用于这些活动中每种活动的时间,通常就是我们所说的分配时间。例如,每天分配一小时用于阅读,一小时用于整理房间等。一般而论,中学比小学更倾向于把时间多分配到学术性活动上,而小学生常常需要更多时间用于发展其社会及个人技能。教师将分配一课堂活动的时间转换成建设性的学习活动时间,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教学时间。即使教师尽其所能,也不可能使所有学生都一直专心于学习活动。例如,有些学生即使坐在座位上,却可能在做白日梦;有些学生心不在焉,思想开小差;有的学生提前完成学习任务等。这样,在教学时间里就有了我们所说的专注时间,也就是学生专注于指定活动的实际时间。在专注时间中,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包括读、写、听及解决问题。如果学生实际上并不专心于学习过程,那他当然就不是在学习。专注时间取决于课堂实践、学生动机、教学质量等多种因素。课堂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通过保持学生专注于学习活动,提高课堂时间的质量。但是,专注时间并非总是积极的,实际上,学生有时专注于某一活动,只是停留在表面上,而没有真正地投入和理解学业学习。例如,学生虽然在阅读课文,但却很少把注意力集中在阅读的内容上。这就有一个学业学习时间的问题,即学生花费在学业任务上并取得成功的时间,它不包括学生听不懂或理解错误的那些时间。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动机,使专注时间变得更为积极,也就是要将学生的学业学习时间最大化。 二、课堂时间的优化管理策略 实际上,课堂中的很大一部分教学时间常常被浪费了,出现了许多浪费现象。如有些教师常常把每堂课的前5——10分钟用于检查学生的出勤和讲述规则;有些教师不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随意使用电影、计算机等教学设施来填满教学时间;有些教师缺乏教学设计,花费过多时间在课堂程序及其过渡上;有些教师在课堂纪律上耗费过多时间,打乱和影响教学活动时间;有些教师计划不周,教学内容安排不当,提前结束教学活动等等。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际上就是在单位时间内花费最少的精力,获得最好的、最有效的成果。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必须坚持时间优化意识,注重课堂时间管理的策略。 1、坚持时间效益观,最大限度地减少时间的损耗。由于名义时间和分配时间都是有限的。而且世界各国大都对分配时间有不同形式的最低量的限定,因而不可能无限地开发利用。要提高课堂时间的效益,就必须建立合理的教学制度和增强教师的时间观念,将教师、学生可能造成分配时间流失的人为因素减少到最低限度,保障规定的有限时间落到实处,提高时间的利用率。首先要做好课前的充分准备,包括精心设计教案,备好所用教具设施;其次要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中间离堂、不占用教学时间批评学生;第三要适时安排学生自学讨论,并注意效果,做到实而不死、活而不乱,以防学生处于失控状态;第四要精心提问,紧扣重点关键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第五要讲究语言艺术,语言精炼,不拖泥带水,重在引导点化。 2、把握最佳时域,优化教学过程。据心理学家研究,一节课学生思维的最佳时间是上课后的第5分钟到20分钟,这一时间段可以说是课堂教学的最佳时域。教师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这一时域,就很难提高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益。事实上,一些课堂教学就是因为未能合理分配时间和把握最佳时域而导致教学效益不高。其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未能很好地分析理解教材和确定主次、把握宗旨,结果偏离教学目标,20分钟过去了却还没有进入或搞清重点内容;二是教学思想和方法陈旧,学生情感得不到激发,浪费时间精力。要提高课堂的时间有效率,就必须保证在最佳时域内完成主要任务,解决关键问题,并辅以精心设计的方法,使教学过程一直向着预定目标进行,学生也一直处于积极的专注状态。 3、保持适度信息,提高知识的有效率。课堂教学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信息量,并要形成序列刺激,激活学生的接受能力,保持活跃情绪和积极进取心理。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是一个获得并加工信息而不断调节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课堂信息量过少,环节松散,会导致时间的浪费;信息量过多,密度过大,又会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因此,教师要做深入细致的分析,保持适度的信息量。此外,教师课堂传授的知识要尽可能有效,以防止教师在教学中因无用知识而导致的无效劳动。课堂教学中无用知识多了,也会导致学生的思维缺乏方向和深度,造成学生能力贫乏、智力低下。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就要提高学生的有效知识量。 4、提高学生专注率,增强学生的学业学习时间。专注率也就是分配时间内学生专注于某项教学活动时间所占的百分比。提高学生的专注比率意在增加专注时间,使其尽量接近于分配时间。提高学生的专注率,一是要抓住可教时机及时施教。二是选择恰当时机处理学生行为,防止出现破坏课堂规则和形成冲突的情境。选择时机不准,就容易导致更多时间花费在维持纪律方面,从而减少专注时间。所以,提高过渡时间效率,保障教学各项活动的顺利衔接,也是提高专注时间的重要策略。此外,要提高课堂时间效率,还要在提高学生专注率基础上,提高学生学业学习时间。学生学业学习时间除了强调学生专注于学习活动,还要求高水平地掌握学习内容。这就要求首先保持快捷的教学节奏,也就是要选择适宜的课堂密度、课堂速度、课堂难度、重点度、强度及激情度。其次要保证学生学习的高成功率。学生只有在学习活动中体现出较高的成功率,才证明其学业学习时间是有效的。 参考文献 [1]唐晓杰《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广西教育出版社. [2]卢元锴《普通学校实用管理学》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3]何世明《广西教育》广西教育杂志社.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402571bb2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e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