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有什么民风习俗

时间:2024-02-09 01:36:1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烟台有什么民风习俗

来烟台旅游,我们就得了解当地人的生活习性。山东烟台的民俗风情推荐给即将踏上路途的朋友们。下面就随店铺一起来了解下吧! 烟台民俗添喜

烟台历史悠久,文化源渊流长,生存在这一方热土上的先民们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以其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为内涵,创造产生了许多主题明确、内容简练、通俗易学、便于普及流行的民俗风情。

婴儿降生,山东俗称"添喜",要在门口挂一块红布, 还有红枣、栗子、花生等物。标志添喜。向产妇的娘家报喜是生育礼俗的重要组成部份,从前有身份的人家派佣人去,一般人家派弟兄去,现在多是女婿亲自前去。一般在婴儿降生的第三天,也有当天或者第二天报喜的。

烟台的民间语言禁忌

了解一个地方的风土民情,从语言入手应该是最直接的方法了。 春节饺子煮破皮,忌说“破了”、“碎了”、要说“挣了”。 头蒸裂了,忌说“裂了”,要说“笑了”。百岁老人忌说实际年岁,总说99岁,老年人去世忌说“死了”,应说“老了”。中年人报年龄忌说“41岁”。冬至忌推磨(磨面),腊八忌碾米,春节忌说不吉利的话,俗语“冬不推,腊不轧,大年五更少说话” 。春节期间(“接神”至“送神”之间)忌扫炕、扫地、往屋外倒水及杂物,忌借钱,忌打、骂孩子;戴重孝者忌拜年。已婚妇女忌在娘家生孩子。孕妇忌看死尸,忌探望产妇。吃饭忌筷子放在碗上,忌翻扣碗、盘,忌反手添水、添饭。客人忌翻鱼。店铺算盘忌翻过来置放等。 烟台的文化传统

烟台是全国著名的“京剧之乡”、“ 鲁菜之乡”、“田径之乡”、“书法之乡”。 海阳大秧歌、莱州蓝关戏、 胶东大鼓和“ 八仙过海传说”等13个项目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烟台市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0个,公共图书馆14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4个,博物馆9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6个。2010年,


烟台市共出版各类报纸11305.5万份,期刊978.6万册,烟台大剧院演出100余场次。县级以上广播电台10座,对国内广播节目12套,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100%。县级以上电视台13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0座,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100%。有线电视用户182.6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42.2万户。 [42] 20141019日烟台广播电视台副台长、 胶东在线网站总编辑邓兆安获 长江韬奋奖(该奖是经中央批准常设的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最高奖) [38]

方言

烟台方言属 胶辽官话, 辽东半岛地区的方言很受 烟台话的影响,尤其是大连、 丹东等地区的方言,与烟台话非常相似。

名字来历

烟台,就是古时的烽火台。明洪武初年,为了防备倭寇犯境, 东半岛北部设置“奇山防御千户所”,依山势建筑城堡。城堡上也设有烽火台。有了这狼烟墩台,倭寇再也不敢前来掳掠了。。

另有一说烟台源于 烟台山。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为防倭寇侵扰,当地军民于临海北山上设 狼烟墩台,也称“烽火台”。发现敌情后,昼则升烟,夜则举火,为报警信号,故简称“烟台”。烟台山由此得名,烟台市也因此而得名。

烟台开埠1858年,中英不平等《 天津条约》,把 登州辟为通商口岸。1861年,清政府派人督办开辟“登州”等通商口岸事宜,英方勘察代表认为登州“滩薄水浅”,看中烟台 芝罘湾这一天然良港,清政府便下令烟台为通商口岸。同年,822日,烟台正式开埠,1862年在烟台设立“东海关”,这是近代山东第一个对外开放口岸。英国、美国、日本、德国等17个国家先后在烟台设立 领事馆,洋学堂、洋行、洋医院相继在烟台建立,洋货洋品也相继由烟台上岸。中国的花生、大豆、丝绸、矿产等土特产也由烟台出口海外。上世纪初年,烟台先后敷设至上海、 大沽、大连的水下电缆,成为中国最早设水缆电报的商埠。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4af16cc25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f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