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替人写完奏章后去探听消息,那人蹦着出来了:我要拉你垫背

时间:2023-04-20 11:29:1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李鸿章替人写完奏章后去探听消息,那人蹦着出来了:我要拉

你垫背

李鸿章二十四岁中进士、点翰林,按理说他本可以在京城里熬资历,这样知天命近花甲之后,咋也能熬个六部尚书甚至店阁大学士,但是他却鬼使神差地投笔从戎,办起了淮军,成了晚清文武双全的头号重臣。翻阅史料我们才知道,李鸿章之所以像他自嘲的那样“翰林变绿林”,也是被人拉了垫背,纯属自己挖坑自己跳。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就是李鸿章这次挖坑,改变了他自己的命运,甚至也改变了整个清朝的国运。

四川总督刘秉璋之子、大学士孙家鼎之婿刘体智写了一本《异辞录》,那里面详细介绍了李鸿章自己挖坑自己跳的全部过程,看了这过程,总是让人有一种哭笑不得的感觉。

提起《异辞录》,大家不要以为这是一本志怪小说,事实上这是比清史稿还靠谱的史料文汇,尤其是涉及到李鸿章部分,那简直比珍珠还真:李鸿章的儿子李经方娶了刘秉璋的女儿,刘体智从小在李鸿章家长大(在其家塾读书),对李鸿章的事迹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刘体智写的“李鸿章挖坑跳坑”一段,简直绘声绘色,所以下面文中会用括号引用一部分。

话说那是在咸丰三年(1853年)的正月的某一天,李鸿章正在宣武门外海王村淘旧书,恰好遇到了一位安徽同乡。这位同乡一把拉住李鸿章:“少荃兄(李鸿章字渐甫号少荃,过去人们称字号而不称名以示尊重),你还有心情逛街呢,咱们老家都被攻陷了!”李鸿章的老家是安徽,这大家都知道,那一年安徽省城被谁攻陷,大家也知道,这里就不写了,写了下面的文字大家就看不到了。

当时情况危急,但是尽管李鸿章急得直跳脚,但却也无可奈何,因为他只是一个小小的七品翰林,跟咸丰皇帝根本就说不上话,更不可能请皇帝发兵去收复他的老家。

但是能在二十四岁考中全国第十六名(二甲第十三),李鸿章的智力当然非同寻常,眼珠一转计上心来:“我没资格给皇帝上书,可


是有人有这资格呀!我现钟不打,干嘛非要去炼铜?”

李鸿章心中的这口现钟,名字叫吕贤基,时任工部左侍郎兼刑部左侍郎,因为后来被谥号“文节”,所以后世敬称其为“吕文节”、“文节公”。这位吕文节也是一位安徽人,是一个好人,而且似乎也能算上一位好官。《清史稿》记载其“持正敢言,数论时政得失,多所采用。”于是李鸿章跑到同乡大佬家中慷慨陈词,希望吕贤基为救桑梓于水火而上书朝廷。

吕贤基一向很看重李鸿章,平时上书言事都是让李鸿章代笔,这次也毫不例外:“那你就替我写一道奏章吧,我明早上朝就呈上去!”李鸿章回到寓所奋笔疾书,洋洋洒洒写了数千言,其中包括“兴办团练保境安民”的内容,并在上朝之前交到了吕贤基手里。吕贤基拿到奏章粗略一看,连誊写都来不及(其实晚清奏章也不必要主官亲自缮写,都是师爷代劳,皇帝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直接在末尾签上自己大名呈送上去了。

从吕贤基把李鸿章代笔的奏章送上去那一刻起,当事人就开始了嚎啕大哭,先是咸丰皇帝和吕贤基对着哭(是日,文节召对,上大哭,文节亦伏地哭)。当时咸丰是被吕贤基感动得大哭,感动之余就交给了吕贤基一项重任:“既然吕侍郎如此忠心,那么收复安徽的使命就交付给你了,你回老家办团练去吧,人你随便挑,至于钱嘛,咱们再说……”

傻子都知道,办团练的钱朝廷基本是不管的,要不然曾国藩也就不会记得浑身发痒(本有皮肤病)了。这回吕贤基是真的哭了,一直回到家还在大哭,来探听消息的李鸿章还没进门,就听见里面一片嚎啕之声(及门,闻合家哭声,如有丧者)。正当李鸿章还在闹不清吕家到底死了谁的时候,吕贤基蹦着就出来了,原文是“文节自内跳而出”。

蹦出来的吕贤基一把揪住李鸿章:“瞧你干的好事,这回我掉坑里了,但你也别想跑,我死也要拉你垫背,我已经跟皇上说了,让你跟我一起回老家(君祸我,上命我往。我亦祸君,奏调偕行)。”这回轮到李鸿章傻眼了:“您是文人,我也是文人,咱俩能打过那帮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547bd42c6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3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