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词《静夜思》的诗意赏析 《静夜思》是唐朝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绝小诗。此诗描绘了秋昼夜晚,诗人于屋内仰头望月的所感。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旅居思乡之情,语言清爽朴实而神韵委婉无量,历 来广为传诵。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土。 说明: 静夜思:题一作“夜思” 。 一二句:就寝时床前洒满月光,仿佛降了一地白霜。 三四句:仰头一望,一轮皓月,千里清光,月是故土明,安能不思乡 ? 创作背景: 李白的《静夜思》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 (726 年 ) 九月十五日的扬州旅舍,时李白 26 岁。同时同地所作的还有一首《秋夕旅怀》。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 乡之情油但是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静夜思》。 作品鉴赏: 《静夜思》没有奇异新奇的想象,没有精工华丽的辞藻,不过用表达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但是它却语重心长,耐人寻 绎,千百年来,这样宽泛地吸引着读者。 全诗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 ,形象地揭露了诗人心里活动,鲜亮地勾画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抒发了作者在沉寂的月夜想念家乡的感觉。客中深夜不可以成眠、短梦初回的情形。这时庭院是 寥寂的,透过窗户的洁白月光射到床前, 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诗人模糊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然的心情中,真仿佛是地上 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 ; 但是再定神一看, 四周围的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 月色不免吸引着他仰头一看, 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这样明亮。秋月是格外光明的,然 而它又是冷清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简单触动旅思秋怀,令人感觉客况冷清,年光易逝。凝视着月亮,也最简单令人产生联想, 想到故土的全部,想到家里的亲人。想着,想着,头逐渐地低了下去,完整浸入于深思之中。 前两句写诗人在作客异乡的特定环境中一顷刻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作客异乡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白日奔走繁忙,倒还可以冲淡离愁,到了更深夜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不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浮起波涛。 在月明之夜, 特别是月色如霜的秋夜更是这样。“疑是地上霜” 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 迷离恍然中将照射在床前的冷清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 “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洁白,又表达了季节的严寒,还衬托出诗人飘泊异乡的孤寂悲凉之情。 后两句经过动作神情的刻画,深入思乡之情。 “望”字照顾了前句的“疑”字,表示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视着月亮,不由想起,现在他的故土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射下,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土”的结句。 “低头”这一动作描绘出诗人完整处于深思之中。 “思”字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友挚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光与旧事,无不在想念之中。一个“思”字所海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爽朴实,理解如话。构想仔细而深曲, 脱口吟成、浑然无迹。内容是纯真,却又是丰富的 ; 内容是简单理解的,却又是体会不尽的。 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表现了“自然” 、“无心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名家评论: 《唐诗品汇》:刘云:自是古意,不须言笑。 《唐诗正声》:百千旅情,妙复令人言说不得。天成偶语,讵由精华得之 ? 《批点唐诗正声》:乐府体。老炼着意作,反不及此。 《增订评注唐诗正声》 :郭云:静静冥冥,千古旅情,尽此十字(末二句下 )。 《李杜诗选》:范德机曰:五言短古,不行理解说尽,含糊则有余味,这样篇也。 《唐诗广选》:有第三句,自不意其末句忽转至此。 便奇 (“疑是”句下 ) 。蒋仲舒曰:“举头”、“低头”,写出踌蹰踯躅之态。 《诗薮》:太白五言,如《静夜思》 、《玉阶怨》等,妙绝古 今,然亦齐、梁体格。他作视七言绝句,觉风采小减,缘句短,逸气未舒耳。 《唐诗归》:钟云:突然妙境,目中口中,凑泊不得,所谓不意图得之者。 《李诗钞》:有时得之,读不行了。 《李诗通》:思归之辞,白自制名。 《唐诗解》:摹写静夜之景,字字真率,正济南所谓“不意图得之”者。 《增订唐诗摘钞》:思乡诗最多, 终不这样四语真率而有味。 此信口语,后代复不可以模拟,模拟便丑,语似极率,回坏尽致。 《古唐诗合解》:此诗如不经意,而得之自然。故群服其神 妙。 《唐诗别裁》:旅中情思,虽然叫却不说尽。 《唐诗选胜直解》 :此旅怀之思。,月色侵床,凄清之景电,易动乡思。月光照地,恍疑霜白。举头低头、同此月也,一俯一仰间多少情怀。题云《静夜思》 ,淡而有味。 《唐宋诗醇》:《诗薮》谓古今特意大家得三人焉, 陈思之古、拾遗之律、翰林之绝,皆天授而非人力也,假如确论。至所云唐五言绝多法齐梁,体系白别:此则气骨甚高,风采甚穆,过齐梁远矣。 《唐诗笺注》:即景即情,忽离忽合,极质直却自情至。 《网师园唐诗笺》:得天趣 ( 末二句下 ) 。 《湖楼漫笔》:李太白诗 “床前明月光” 云云,王昌龄诗 “闺中少妇不知愁”云云,此两诗体格不伦而意实相准。夫闺中少妇 本不知愁,方且凝妆而上翠楼,乃“忽见陌头杨柳色” ,则“悔教夫婿觅封侯”矣。此以见春光之动人者深也。 “床前明月光” ,初认为地上之霜耳,乃举头而见明月,则低头而思故土矣。此以 见月色之动人者深也。 盖欲言其动人之深而但言怎样相感, 则虽深仍浅矣。以无情言情则情出,从无心写意则意真。知此者能够打诗乎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590c50613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c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