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笑令》韦应物赏析 导语:《调笑令·胡马》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词作。这首词描绘了一幅草原骏马图。抒发一种迷茫人生,归宿何处的感情。此词赋物工致,气象开阔,笔意回环,清新而简练。下面是《调笑令》赏析。欢迎阅读。 调笑令 (唐)韦应物 胡马,胡马, 远放燕支山下。 跑沙跑雪独嘶, 东望西望路迷。 迷路,迷路, 边草无穷日暮。 译文 有一匹胡马,被远放在燕支山下。它在沙地上、雪地上来回地用蹄子刨,独自嘶鸣着,它停下来东张张,西望望,发现自己迷路了。而此刻,辽阔的大草原茫茫无边,天色将晚。 注释 胡: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各族的泛称。 燕支山:在今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境内。 跑:同“刨”。 嘶:马叫声。 赏析 这首小令清新、隽永,虽然只有短短三十二个字,却把一匹年青的骏马因失群而表现出的焦躁不安和迷惘、悲壮、忧虑的复杂情绪刻划得淋漓尽致。多少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 词的开头以“胡马,胡马”的叠语起唱,赞美之意盎然,能使人想象那名马的神情,为全词定下豪迈的基调。“胡马”是指产在西北地区的马,自汉代以来,西北地区所产的马匹一向被推崇为最骁腾精良,杜甫《房兵曹胡马》道:“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燕支山”在今甘肃山丹县境内,绵延于祁连山和龙首山之间,其附近的大马营草原水草丰美,从汉代开始就是著名的`皇家马场,也是古时边防要地。时值早春,青草初绿,残雪未消,而草滩上却是一派“牧马群嘶边草绿”(李益《塞下曲》)的壮丽景象。加上“远放”二字,更觉得这种景象辽远而又真切。 在一个迷茫、焦躁的午后,已经到了日暮时分,一匹年青的骏马可能是因为贪图玩耍和它的群对渐行渐远,最后终于迷失在茫茫的草原上。它抖鬃引颈而独嘶,大约是呼唤远去的伙伴;它焦灼地踱来踱去,四蹄刨起沙和雪,显得彷徨不安;它东张西望,一时却又辨不清来路。“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短短几个字就把迷路的骏马刻划得如此细致入微、活灵活现,一幅焦躁不安却有憨态可掬的骏马形象跃然纸上。 词的最后两句,“迷路,迷路”,是“路迷”二字倒转重叠,转应咏叹,颇得顿挫之妙。不仅是说马,而且满足对大草原的惊叹赞美,正是在这样充分酝酿之后,推出最后壮阔的景语:“边草无穷日暮。”此句点出时间,与前面的写景融成一片:远山、落照、沙雪、边草……,其间回荡着独马的嘶鸣,境界阒寂而苍凉,豪迈而壮丽。从意境说,此词与一般咏马之作不同,它不拘于马的描写,而意在草原风光;表面只咏物写景,却处处含蕴着饱满的激情。其语言清新,气象旷大,风格质朴,大有《敕勒歌》的气势与韵味。 阅读练习 1、全诗无“怨”,却句句有“怨”情,请概括具体内容。(6分) 2、简要赏析“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的表达效果。(5分) 参考答案 1、(6分)第一句怨生活之地远,第二句怨景色单调,第二句怨孤独无伴,第三句怨时间长地域广古代诗歌 2、(5分)用反复,顶真(针)手法(1分),写出了马“迷路”的苦闷孤独(1分);含蓄曲折地表现了马的情绪,即戍边战士的情思(1分),戍卒从内地被遣放到边疆的感受、征戍生活的艰苦和思亲盼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60f928783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