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晏殊阅读题及答案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刚好今天是中秋节,晏殊笔下就有一首中秋月。接下来就让我们来做一下《中秋月》晏殊的阅读题吧,参照答案看看你理解了多少。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中秋月 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1)诗句“未必素娥无怅恨”含义是什么? (2)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所蕴含的画面。结合具体的语句,说一说这种环境下,作者的心境是什么? (1)此题考查重点诗句的理解.要在理解全诗的根底上进行解答.诗句“未必素娥无怅恨”含义是①想想月中的嫦娥,她也未必没有惆怅和怨恨!②其实作者是借嫦娥,真正想表达的是诗人自己心中的惆怅和怨恨. (2)①此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描绘为:中秋佳节,月光柔柔地洒满庭院,院中梧桐树影婆娑,而如此良夜我却羁旅他乡,一个人孤独地站在角落,无法团圆,单独惆怅. ②此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 写出作者身在异乡,在中秋之夜,无法与亲人团圆那种哀怨与忧愁的心境 ,表达出凄怆的游子心情. 答案: (1)①想想月中的嫦娥,她也未必没有惆怅和怨恨!②其实作者是借嫦娥,真正想表达的是诗人自己心中的惆怅和怨恨. (2)中秋佳节,月光柔柔地洒满庭院,院中梧桐树影婆娑,而如此良夜我却羁旅他乡,一个人孤独地站在角落,无法团圆,单独惆怅.写出作者身在异乡,在中秋之夜,无法与亲人团圆那种哀怨与忧愁的心境 ,表达出凄怆的游子心情. 译文: 中秋月圆,月光洒在庭院,院中梧桐树影婆娑,我一人羁旅异乡,节日里看这月亮下的树影,时间缓缓过去,影子不知不觉的移动着.遥看天上明月,想那月宫中的婵娟,现在也未尝不感遗憾吧,陪伴她的,毕竟只有那清冷月亮和孤寂桂树. 霜影即月影,“十轮”是因为月光筛过梧桐影,落在地面就在叶影间成像,显得不止一轮。素娥即嫦娥。月中有桂花树,你一定知道吴刚嘛。 银河泻影,佳节又中秋,月光柔柔地落满院中梧桐。而如此良夜我却羁旅他乡,一个人孤独地站在角落,无法团圆。 也许嫦娥也像我一样,她也未必没有惆怅和怨恨!你看,那月宫也是清冷的,连桂树也在孤单摇曳! 主旨,是乡愁。 中秋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61642e8b8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