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经典 放飞希望 ——与孩子们一起在古诗文诵读中成长 厦门市园南小学 胡继红 记得还是三年级的一次背诗活动,当时,活动中背得比较好的也只能背诵30几首古诗,全班平均背诗仅十几首,而这些基本上还是课本里学过的。我感到孩子们诗词积累实在是太贫乏了。许多孩子可以把很多西方动漫作品的台词背得滚瓜烂熟,打游戏可以连过几关,却对中华民族的古典文化知之甚少。古诗文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提高学生的思想及文学素养上,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程总目标要求学生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充分肯定了中华诗词在母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因此,我觉得我有必要来激发他们学习诗词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古典诗词优美深邃的意境,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作为老师,传播和发扬民族文化,把中国传统教育的精华——经典古诗文融入学校课程改革实践中,是责无旁贷的。尤其是语文老师,积累了大量的诗词,才能在教学中渗透引领,感染学生。因此我对自己提出了高要求,除了每天和孩子们一起背诗,课文教学注意渗透,例如教学《父亲和鸟》一文时,我收集了许多含鸟的古诗,“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等诗句,激发学生对鸟儿的喜爱,感受诗的美好。谈到风景名胜如“西湖”,我引用赞美西湖的古诗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扬阴里白沙堤。”、“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学生感受到原来西湖的美是千古传诵的。在教学《黄河魂》时,“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等诗句更让学生感叹黄河气势磅礴。常常在教学中借诗抒情,学生更领略到古诗言简意赅,意境深远。课后再把这些古诗推荐给学生,让他们摘抄积累下来,真可谓一举两得。我时常让学生跟我比赛,看看哪些同学能超过我。学生好胜心强,都主动到图书馆借阅或到书店购买《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中学生必背古诗词》、《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开始大量背诵古诗。几年来,即将毕业的孩子们有三分之一背诗接近200首,因为我主动背诵《长恨歌》,并希望有对手,不少孩子挑战成功,会背120句的《长恨歌》,更增强了背诵的信心。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的兴趣会直接影响学生,其实在这过程中,我何尝不是在学习呢。 如果说大量背诵古诗词还停留在积累阶段,那么实际的古诗文教学活动就把学生带入了“欣赏”阶段。“诗是有声的画”, 每一次古诗教学前我都会精心制作课件,配以优美动听的古筝曲,营造情感氛围,把学生带进古诗的意境,让学生获得情感的熏陶。如《诗情画意》、《诵读经典 感悟真情》、《月之故乡》、《西江月》、《绝句》等课件意境优美深邃,是无声的语言。古诗教学要特别重视诵读。古诗是人类在特有的生活环境下宝贵情绪的瞬间灵光闪现。人们读诗,就是要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引起心灵的共鸣,从而体验到诗人瞬间的惊喜之情。反复诵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读出意境是基本的方法。读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对诗、吟诵、游戏、表演等等,在这过程中学会欣赏,学会感悟。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恰到好处的拓展延伸能使学生由“乐学”到“活学”再到达“会学”的境界,使我们的课堂教学闪现出智慧的火花和生命的活力。古诗教学进行延伸,才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积累古诗,如学习《送元二使安西》后,便向学生推荐一系列送别诗佳作:《芙蓉楼送辛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别董大》、《赠汪伦》、《于易水送别》等。学完《咏柳》就让学生摘抄许多歌咏春天的名诗,《春日》、《钱塘湖春行》、《江南春》、《大林寺桃花》、《忆江南》、杜甫的两首《绝句》以及《江畔独步寻花》等。归类学习古诗常常能举一反三,如今大多学生能一口气背出好几首爱国诗、边塞诗、写某人、某物或某景的诗。学生还能进行类比学习,例如一位学生为大家朗诵完崔灏的《黄鹤楼》,另一位学生便告诉大家他知道李白模仿崔灏的《黄鹤楼》,写了一首《登金陵凤凰台》的诗。学生能从王安石的《梅》,说到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以及毛泽东的《卜算子 咏梅》词。他们能通过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讲安史之乱,通过《蜀相》、《八阵图》讲诸葛亮,讲三国。古诗文课堂诵读与课外的拓展延伸,增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厚积簿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几年来学生们对诗词的酷爱与日俱增。“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语感,提高了素养,陶冶了情操。 “古诗文诵读”应走研究性学习之路。“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站在育人高度,我们感到古诗文诵读研究应深入到那些诗人、词人的生活,去观照他们所生活的环境,去了解当时当地的历史、地理、社会、科学知识,去了解他们成长历程,他们的生命轨迹,从而去感悟超越知识的智慧。而这一切,应由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去解决。因此我在学生积累诗词的基础上挖掘学生潜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诗人、词人或某类诗词,组成研究小组,我们相继成立了 “李白研究小组”、“杜甫研究小组” 、“刘禹锡研究小组”、“李商隐研究小组”、“苏轼研究小组”、“李清照研究小组”、“爱国诗词研究小组”、“送别诗词研究小组”等多个研究小组。孩子们广泛地收集资料,并制作出反映自己或小组研究过程的演示文稿,在即将毕业前孩子们汇报了研究活动的成果。在实践中,孩子们感到自己的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千百年前的诗人、词人也在自己的心里变得鲜活起来。 在与孩子们诵读经典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早期背诵、阅读大量深刻优美的经典,渗透到血液、深入到骨髓中的就不仅仅是语言层面优美的辞藻,还有其中的人文精神。这种精神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对人的一生都将有长远而深刻的影响。诵读中我们发现,当我们站到民族、文化的高度来审视诵读活动时,古诗文诵读自身旺盛的生命力便蓬勃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总之,古诗文诵读活动给我和孩子们注入了活力,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乐趣,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是啊,让我们的学生从小直面中华诗词这一举世瞩目的经典文化,让他们在其中感悟那份千姿百态的美丽或回味隽永的沧桑,学着用手中的笔去描绘心中的感想,放飞童年的希望,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就这样我喜欢和孩子们在古诗文的诵读中一起成长!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68f1634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