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新声——论中国经典诗歌与华语流行歌曲互动

时间:2022-09-27 00:16: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古韵新声——论中国经典诗歌与华语流行歌曲互动

作者:王强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7



摘要:诗歌是最古老的艺术,中国作为“诗的国度”,有着悠久的历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留下了无数经典。从“孔子皆弦歌之”的“诗三百”,到“缘事而发”的汉乐府,再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民歌,中国古典诗歌是伴随着音乐一路走来的,已经深深的渗透了中国的文化血脉,在华语流行歌曲的进程中,起到了突出的支撑作用,留下了无数的流行歌曲经典,广为传唱,可以看出古典诗歌对流行音乐的推动作用,同时,流行歌曲对中国古代经典诗歌也起着积极的传承作用。

关键词:经典;流行歌曲;诗歌

中图分类号:J605I20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807-0139-03

随着中国的重新崛起,中华文化也开始了伟大复兴,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也越来越提到议事日程,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在央视热播,引起广泛关注。近期,央视的《经典咏流传》节目又引发了一次收视狂潮,这是经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的碰撞,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结合,对于二者都有着重要作用:一方面是经典诗词对流行歌曲的推动;另一方面是流行歌曲对经典诗词的传承。这必然对中国的文化有着良好的建设性意义。

一、中国古代诗歌传统与中国现代音乐转型

在中国音乐文学发展的历程中,诗歌一直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诗歌被誉为是最古老的艺术,通常以诗乐舞“三位一体”形式出现,古老的诗歌一经诞生就与音乐结缘,中国诗歌尤其如此。最早《诗经》是可以唱的,《史记·孔子世家》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楚辞》中至少《九歌》是入乐的,而楚歌更是风靡一时,如刘邦的《大风歌》。汉代乐府继承《诗经》时代采诗与献诗制度,收集并创制了大量诗歌,开创了影响后世的传统。此后,无论魏晋南北朝还是唐宋,都与乐府精神一脉相承。元曲更是将音乐文学融合,说唱与表演融合,形成中国戏剧高度繁荣局面。明清时代一方面继承和总结着以往文学的成就,也收集了一些民歌来补充正统诗歌灵动缺乏的不足。

通常认为,中国流行音乐是西方音乐的影响催生而成,最早应该是20年代的上海。上海的“百乐门”便有“东方第一乐府”之称。欧美流行音乐就是通过舞厅、电影、广播等媒介从这里流入内地。在这期间,黎锦晖及其组建的“明月歌舞团”将民间旋律与西洋舞曲节奏相结合,奠定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基本风格。

实际上,对中国音乐的现代化转型影响更为深远的是沈心工与李叔同的学堂乐歌。李叔同成就更高影响更大,他是引入西方五线谱作曲的第一人,创办中国第一部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1905年,李叔同编辑出版的《国学唱歌集》,因其曲调悠扬,歌词朗朗上口,被广泛传唱,并选入当时的中小学生教材。其中,现在还广为传唱的《送别》也在其中。《送别》曲调选自美国作曲家约翰·庞德·奥德威的《DreamingofHomeandMother》,以具有中国古代歌诗风格的长短句形式填词而成,其中“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巧妙化用《西厢记》送别名句,从一问世,历经百年,经久不衰。80年代,中国第四代导演吴贻弓将这首《送别》作为电影《城南旧事》的主题曲,更是唤起两岸华人的浓浓乡愁。2017年,朴树又将《送别》翻唱,不仅自己几度哽咽,也重新唤起亿万华人的共鸣。




不仅如此,李叔同及其《国学唱歌集》也开始了用中国古代诗歌经典进行现代化改造的尝试,使古韵获得新声。从此之后,很多华语音乐人沿着这条道路继续探索,创造出许多既有古典韵味,又有流行元素的、适合传唱的经典作品,极大地推动了华语流行歌曲的发展。

二、经典诗歌对流行歌曲的推动作用

20世纪20年代华语流行歌曲诞生开始,直至今日,除了借鉴欧美流行音乐元素,吸收民间音乐营养外,还一直存在一种传统,这就是借助中华经典诗歌的文化魅力而推动流行音乐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华语流行歌曲的中心是在港台地区。此时,出现了大量翻唱与翻作欧美流行音乐及日本音乐的作品,原创的流行音乐只有借鉴民歌的作品。这一方面是参与文化交流的结果,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对自身文化缺少足够的自信,打上了殖民文化的烙印。而这时,中国经典诗歌又一次唤起民族文化记忆,并在流行歌曲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就。7080年代随着琼瑶剧热播热映,她那种化用中国经典诗句的主题歌也跟着流行起来,特别是《在水一方》,“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翻用诗经《蒹葭》原意,成为抒情流行歌曲的杰作。其他如《一帘幽梦》《梅花三弄》《青青河边草》《却上心头》等等,均是依经典诗句改写而成。

与此同时,香港的古装武侠剧大行其道,其中主题歌与插曲,也多借助古代经典诗词句式,与剧作背景相适应,其代表就是83版《射雕英雄传》主题曲《铁血丹心》,由香港著名作曲家顾嘉辉作曲,著名填词人邓伟雄填词,由天皇巨星罗文与有“金嗓”之誉的甄妮演唱,风靡整个华语乐坛,其词作更因为有古代长短句风韵而被人竞相模仿,一时之间,蔚然成风。

1983年宝丽金制作发行了邓丽君演唱的专辑《淡淡幽情》,专辑收录了由古月、刘家昌、黄霑等作曲,根据晚唐词与宋词名作谱写的12首流行歌曲,成为古韵新声的里程碑。其中,梁弘志根据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曲的《但愿人长久》;还有刘家昌为李煜词《乌夜啼》作曲的《独上西楼》等,时至今日,仍有人翻唱。

80年代中国大陆的流行歌曲是在以“西北风”为代表的民歌基础上发展而来,而对中国古代经典诗歌重新谱曲演唱,也随着几部经典电视剧的热播家喻户晓,特别是87版《红楼梦》留下了多首根据原词作谱曲而成为流行歌曲的经典之作,如《枉凝眉》《红豆曲》《葬花吟》等等。其后的《三国演义》也是用了原著的开场词——明代杨慎的《临江仙》作为主题曲的歌词,由大陆流行音乐大师谷建芬作曲,这是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的融合,是经典与现代的交汇。

90年代,华语流行乐坛兴起了一股翻作古典诗词的热潮,出现了一大批流传甚广的流行歌曲,有人把这种歌曲称为“中国风”,代表作有《涛声依旧》《新鸳鸯蝴蝶梦》等作品。《涛声依旧》用流行歌曲的旋律结合民乐的编曲配器,将唐诗名篇《枫桥夜泊》进行翻作,使“月落乌啼”“江枫渔火”“夜半钟声”等经典意象穿越千年,红遍大江南北。

此后,王力宏、陶喆、胡彦斌等都试图在歌曲中加入中国风元素。当然,影响最大的还是方文山与周杰伦的组合。《青花瓷》《菊花台》《东风破》《发如雪》《兰亭序》《本草纲目》《烟花易冷》《千里之外》等,均堪称经典。

以上仅对华语流行歌曲中化用经典诗句现象进行简单勾勒,一方面可以看出在华语流行音乐发展历程中,古代经典诗歌对其产生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华语流行歌曲对中国古代经典诗词也起着积极传承作用。

三、流行歌曲对经典诗歌的传承意义




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有人提出“创造性转化”,有人主张“转化性创造”,其实两者都最终落足于传承与发展。在这方面,流行音乐与经典诗词有着很好的结合。

早在周秦时代,中国就形成了“诗教”传统,中国经典诗歌不仅仅是中国人抒情达意的重要手段,还在承担礼乐教化的任务中形成了雅正的美学风格,孔子提倡的“思无邪”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成为中国诗人共同的美学追求。将古老的文学经典与流行音乐相结合,一方面也可以用“内敛含蓄”的古典美来匡正流行歌曲里面存在的“庸俗直切”的缺点,使流行歌曲更加情韵悠长;另一方面也可以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以流行的方式传承下去,使其深入人心,流传更广,这已是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从上世纪初期李叔同的学堂乐歌的尝试,到著音乐教育家谷建芬对新学堂乐歌的推广,还有教育界提倡的古典诗词进课堂的实施过程中涌现出的诸多教师用现代流行音乐辅助古典诗词教学的实践,无不在寻求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而这正是十九大提出的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原则。

在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推动下,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让经典诗歌的古韵发出时代的新声,其中尤其让人感动的是支教教师梁俊与他支教的边远山区的孩子们一同演绎的一首《苔》,简单的旋律、朴素的配器、无修饰的声音,却能直击人的心灵,“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不仅激励着大山里的孩子努力绽放自己,也使清代诗人袁枚的这首不为人知的小诗,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光彩。其他如中科院“摇滚博导”陈涌海在繁重的科研工作之余,即兴演唱的《将进酒》,豪迈奔放而又洒脱,有古文人风采;腾格尔用苍凉的嗓音伴着天籁般的童音演绎《敕勒歌》,自然把人带入诗歌的意境;王力宏RAP形式说唱《三字经》让童蒙学习也充满乐趣,这些都赋予古代经典以现代活力。

随着中国的崛起,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中华民族必将迎来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中华民族的复兴,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成功,而且是文化上的自信,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多种场合特别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民族文化的血脉”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国经典诗歌是传统文化中最为耀眼的明珠,也是最为民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式,有着悠久的传统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如果让经典诗歌这种艺术形式再插上现代流行音乐翅膀,就能更好地飞翔。

——————————

参考文献:

1〕金兆钧.光天化日下的流行——亲历中国流行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2〕尤静波.流行演唱法.湖南文艺出版社,2010.

3〕(美)安妮·佩克汉姆.当代流行歌手声乐技能训练.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姜黎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6ad1acd0b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d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