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教师的人文素质教师随笔 教育是一项具有道德性的实践活动,它要关心人、帮助人、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一个个具有感性生命的个体, 通过人类的教育活动而成长为传承文化和创新文化的人, 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人。教师作为教育活动之人格化的承担者, 以关心下一代福祉为职责, 要为下一代的幸福而筹划与奉献。教师所承担的特殊角色及其工作是教育道德性的具体体现。教师职业是一个崇高而神圣的事业, 教师是在“传道、授业、解惑”中将蕴含在优秀文化中的伦理价值汲取出来并予以提升, 以此来影响、启迪新一代的心智, 提升他们的道德人格境界。因此, 教师对学生的心灵成长具有最为广泛、持久而深刻的影响力。教师职业的本质特性就是影响人的心灵, 提升人的人格境界。 时代对教师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期待, 自主成长型教师是教育全民化、信心化、终身化、学习化的内在呼唤。教育经验表明, 凡是优秀的教师无不是自主成长型的教师, 自主成长是教师职业人最好的生存方式。职后教师要实现自主成长, 就需要不断地扩展心胸、提升境界、净化情操, 成为一个既有广博的知识基础, 又有专精的学科知识的教师。此外, 教师还需要学习哲学, 学习教育史, 了解中外教育的思想精华以及教育的经验, 并且在教育职场的实践中, 逐渐地用这些哲学的、历史的知识来充盈自己、丰富自己, 使之变成个人化的教育哲学的信念、理想和情操。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具备健全人格要求。现代化人格心理告诉我们,一个健全的人格既应该具有专业知识与技能,也应该具备包括人文素养在内的其它素养。许多人认识不到这一点,往往将工具理性当作人的本质。他们一头扎进客观知识的海洋,忘记了知识的目的性和生命的价值,忘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和社会整体的其它方面。工具理论性是近代哲学与科学革命的产物,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有力工具,是个人和社会存在不可缺少的基石。同样,人文素养也不可缺。 首先,人文素养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学生是素质教育的对象,教师是素质教育的主导。教师人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制约着素质教育的成败。当代教师没有较高的人文素养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教书育人的全面含义至少应当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激发动机、塑造人格。身教重于言教。如果教师自身具有较好的人文素养,它就是一个榜样、一个典范,就能对学生产生无形的影响。 其次,教师的人文素养是取得更好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在工具理性看来,人文素养不是逻辑知识,并没有实际的功用。实际上,在教学的过程中,人文素养同样是一个积极的因素。教学本身是科学,又是艺术。高水平教学应当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结合。单纯的知识传授很难产生较强的引力。教学效果和教学感染力与教师对所教学知识的流畅的表达以及对学生学习心理的把握密切相关。学生不仅要求教师具有一个健全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还要求教师有一副好口才,有优秀的表达能力和独特的风度和气质。而这一切,都只能是人文素养熏陶的结果。 最后,人文素养是现代专业教师发展的重要基础。当今,教师专业发展还愈益成为我国教育理论工作者,教育政策制定者、教育决策者和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教师作为一名专业人员,其专业结构除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服务的精神外,还包括自我专业发展的意识而所有这些发展都离不开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的支撑,也就是说作为现代教师在专业的发展上要将人文素养的要求融入专业发展的过程中。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721910c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f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