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时间:2022-05-14 12:15:1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美国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镌刻着西方一位医生特鲁多的铭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初见这句话是在我们感染科一位医生的个性签名档里,“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更多是安慰”。很感动又激励人心的一句话,不是么?好奇心驱使我查阅了特鲁多医生的资料故事。

1837年,24岁的医学院学生特鲁多来到人烟稀少的撒拉纳克湖畔等待死亡,他得了那个年代的不治之症——肺结核。可在远离城市喧嚣之后,他的身体竟慢慢好起来。奇怪的是,每当他在城里住上一段时间,结核病就会复发,而一旦回到撒拉纳克湖地区,又会恢复体力和心情。后来,他在湖畔创建了美国第一家专门的结核病疗养院。他成了美国首位分离出结核杆菌的人,还创办了一所结核病大学。不幸的是,最终他死于肺结核。特鲁多的雕像寓意深刻:他的下半身盖着一条毛毯,这条毯子让特鲁多的病人模样显露无疑,“医生和病人没有界限”鲁多的墓碑上刻着他行医生涯的座右铭:“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我们有那么多华丽的口号和词藻,但仍旧抵不过一句“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带给人的冲击。现代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种疾病难题渐渐被攻克,治疗的药物代代更新,生物疗法、免疫治疗等等层出不穷,但现实又告诉我们,不管新技术和新药物涌现得频率有多快,人类仍旧没有完全从疾病的痛苦甚至是死亡的阴影中挣脱出来。我觉得撰写资料的作者说的不错:不论科技如何发达,无论机器如何强大,都取代不了人心深处的爱与温暖,取代不了那些守望相助、感同身受的恻隐之心;取代不了平等的视线、谦卑的身姿;取代不了在别人正陷入痛苦境地时伸过去的一双热手;取代不了——人心。

“去治愈”需要丰富的科学知识和实践积累。“治愈”是“有时”的,不是无限的,这里的分寸把握很精细。医学不能治愈一切疾病,不能治愈每一个病人。事实上,绝大多数医生护士都在不断追求精湛的技术水平,提升自我的专业技能,试图做一个真正能“治愈人”的人。这也是医学的人文性使然。

给病人以“帮助”,是医学的经常性行为,也是医学的繁重任务,其社会意义大大超过了“治愈”。技术之外,医生护士常常要用温情去帮助病人。从古至


今,一切医学技术都是对身处困境的人的帮助。医学的作用只是帮助而已,不必渲染夸大其“神奇”。通过医学的帮助,人们才能够恢复健康、促进健康、保持健康。

“安慰”是一种人性的传递,是在平等基础上的情感表达。安慰也是医学一种责任,它饱含着深深的情感,决不能敷衍了事。如何学会安慰患者,坚持经常安慰患者,与患者及家属有效沟通交流是每位医生护士每天都在进行的工作。 To Cure SometimesTo Relieve OftenTo Comfort Always”中文翻译简洁而富有哲理。有时、常常、总是,像三个阶梯,一步步升华出三种境界,更时时激励每位医护人员,为促进人类的健康而奋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770e6d51a37f111f1855b8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