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饭圈文化调查报告3000字 “饭圈”是粉丝在追星中自发形成的有相关利益的团体,具一定组织性,类似公司化运营,有巨大的筹款能力和动员能力。其中,操盘手起到主导作用,有的为了攫取私利控制粉丝;粉丝以青少年居多,需要正确引导其遵守法律及道德规范;明星与粉丝相互依存,有一定的市场规模和影响力。目前,“饭圈”文化中的低龄化趋势,需要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和相应规范管理。 相超:“饭圈”是指由粉丝组成的圈子。“饭圈”文化中的相关利益主体从操盘手集资充值到集资汇总,再到组织后援会、智能化投票等,形成了流程专业化、组织运作有明确分工的方式。当社会监管存在空白时,其非理性行为易冲破思维底线,缺少社会责任感,继而成为公共性社会问题。 阿麦:“饭圈”文化中的粉丝们通过投票、打榜、点赞等为明星拉“人气”,资本依靠粉丝投票开展商业活动,媒体平台以追星为载体开展节目宣传,各利益相关者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形成专业化产业链。在这一过程中,粉丝运营的精细化与专业化有其必然性。一是自发的粉丝行为由于情绪化易出现不规范行为,对明星偶像产生负面影响,需要正确引导。二是与明星偶像产业相关联的主体多样化,经纪公司、内容制作公司、品牌方和视频平台等相互合作,需专业团队引导方能实现利益最大化。三是粉丝内部属性的不同导致其偏好和粉丝活动各不相同,专业团队能够合理调配资源,满足各方诉求。 魏铭辰:“饭圈”文化中的资本、艺人、粉丝三者之间存在权利义务不对称性。资本野蛮生长、批量制造偶像,扰乱娱乐市场发展;低龄化粉丝缺少社会经验,易受到消费观、金钱观等错误观念误导;操盘手、品牌商利用粉丝经济开展打榜活动进行牟利。 胡剑锋:“饭圈”文化中的利益相关者集中反映了资本无节制与企业道德约束之间的冲突性。当粉丝与明星偶像之间由原本的单向传播转变为双向沟通时,虚拟社群提升了粉丝群体的规模化和组织化,粉丝通过网络迅速定位到与自己有着相同爱好的同伴,通过粉丝活动更加有组织性,形成独有的话语体系和“权力”体系,在消费社会中发挥着很大作用,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影响力。 监管机构的社会职责 陈焕新:监管部门对于“饭圈”文化中挑战法律道德底线的行为或引爆舆论的热点话题,应及时作出反应。如选秀节目“打榜”倒牛奶事件,监管部门依据我国《反食品浪费法》,及时出手,制止食品浪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高反食品浪费的意识和自觉行为。 相超:选秀是资本的游戏,当数据、流量等成为主导时,就会出现劣币驱良币的现象。各种选秀乱象丛生亟待治理,其中,演艺公司、社会媒体应承担社会责任,监管部门应引导并规范社会秩序,确保“饭圈”文化中的商业行为合规化、合法化、专业化。 阿麦:自2018年开始,选秀节目层出不穷,低龄化粉丝趋势应引发关注。面对“饭圈”文化乱象,监管部门不能缺位和空位,需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避免非理性行为及突破社会底线行为的发生。 魏依:面对“饭圈”文化乱象,仅从道德责任层面进行谴责,其效果未必显著。为此,从法律责任层面对直接责任者追究法律责任是必要的。类似选秀节目“打榜”倒牛奶事件,应由广播电视、网信等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责令其改正,给予警告;对于情节严重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并责令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等。监管部门通过重拳出击,引导“饭圈”文化向着文明、健康、理性、绿色的消费理念发展,不断规范社会秩序。 胡剑锋:监管部门对新经济发展的反应能力影响到“饭圈”社会组织边界认知及监管程度认知。尤其,很多时尚行业的发展离不开“饭圈”文化,涉及到精神文化消费需求,并延伸到物质消费需求层面,需不断提升道德文化的自律性,形成共同的社会价值共识,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秩序。 “饭圈”文化的发展趋势 陈焕新:不同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偶像和明星,追星行为无可厚非。对于青少年而言,年龄、环境、认知、精神成熟度等均处于快速成长期,需要能够满足精神需求的产品、文化和服务。未来,“饭圈”文化发展趋势需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自信和文化输出。 魏依:要全方位提升“饭圈”文化中的各个环节。从粉丝群体看,对青少年正确引导消费观、价值观、道德观;从媒体运营看,设立行业资格准入门槛,全媒体运营师要遵守行业规范;从法务团队看,对“饭圈”组织筹款进行合规性审核。 胡剑锋: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娱乐时尚产业的发展及明星出道方式的变化,使得“饭圈”文化逐步呈现严密性、组织化特征,其影响力不断扩大,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群体组织。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78d06c753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e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