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谈古诗文意象与空间的把握 作者:刘剑峰 来源:《中学语文·教师版》2015年第07期 王船山在《诗绎》中谈到诗中意境的创造及空间意识的把持,他说:“咫尺有万里之势,一势字宜着眼;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墨气所射,四表无穷,无字处皆其意也!”这一语道破了诗家的最高理想和成就。可以说,能流传几百年,甚至是上千年的文章都是伟大的作品,其中必有诸多诗篇以此作为圭臬,我们在吟诵其内容的同时,也要深入诗篇的谱写艺术,即对生于“意”的“象”的把持与“无往不复,天地际也”的空间意识把持。教师在高中古诗文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引导学生咂味作者所创造出的意象群,并以意象群之间的联系构造空间。借此,由课堂空间踱步古诗文意象空间,身临其境的深入学习,了解作者感情。 一、集结意象,畅谈感情基调 王国维说:“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叙事则如其口出”。即所用意象必合乎情意色彩,真挚感人,如人亲身所历。所创之境必合乎感情场景,历历在目,如人亲身所至。好的文章皆如此。对于高中生来说,在语文教材及课外读物上接触的优秀古诗文不可胜数。但是,学生通常只将其看做是提高古文阅读能力的借助工具,查找古汉语词典明字义,知内容,很少有人会针对古诗文中的意象来探求文章的创作艺术,把持文章的空间意识,感受文章语言架构起的境界。这大大削弱了文章的审美价值,使文章的实用价值超重,甚至失重。有些教师学生也许会说:“文章阅读就是要各求所需,各得其所。无论哪一方面,只要我们利用上,我们就已经实现了文章的价值”。这样的说法看似有理,实际上却颠覆了文章美的价值,也亵渎了作者呕心沥血的构思和想象。所以,教师为了把千古流传下来,饱含作者感情智慧的文章完美地呈现给学生,就必须探求文章意象,并将这些或实或虚的意象集结在一起,使它们成为一个意象群体。从意象的特点来看,它是一种为表达某种意蕴而创造的形象,极具感染力。在这里,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逐字逐句找出意象,并使之成为意象群。以它们具有的共同色彩基调来指涉文章意义、内容。即集结意象,畅谈诗文基调意义。 “象生于意,寻象以观意”,王弼用寥寥数语就将象与意的关系说透。象与意在互相的指代中存在,有象的意更耐人寻味,具有美的意义,说意不能跳过象,说象不能不探求其中所包蕴的丰富内涵。所以在语文古诗文教学中,教师要集象成群,指明意义。以杜甫的《登高》为例,寥寥五十六个字,作者就将那种困窘潦倒、孤老多病、漂泊他乡的哀绝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平白直抒不可能达到这样的效果,作者是通过登高极目远眺所见的瑟瑟寒秋之景来由象生意的。在这里,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让学生找出诗中所描绘的意象,并通过意象的集群,找到共同所要营造的基调,及这一基调对意义呈现的作用。诗文中涉及到秋风、高天、猿猴凄厉的叫声、渚沙、飞鸟、落木、长江水、霜鬓、浊酒杯等这些意象。这些意象的基调是灰色的,让人不由得想到破败、迟暮、孤老,受这种感情色彩的影响,诗文的主题也相继呈现出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7dc4da8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f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