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读后感

时间:2022-10-31 18:07:2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读《长征》有感

这些天,在党群部组织开展的《组织开展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群众性主题教育活动》的号召下,我选择了王树增先生的《长征》,翻开书本,阅读那些用强大的意志和坚定的毅力刻成的文字,心里不禁生起涟漪,平静的心灵重新被震撼。

公元1000年至公元2000年间,中国的三个事件被世界认为具有巨大影响,并入选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一百件重要事件。其中一件就是始于1934年的长征。可以肯定的是,

自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们,在评选一千年间影响了人类历史进程的一百件重要事件时,他们在意识形态上与中国共产党人并无共同之,他们也不是从中国共产党党史和中国红色武装的军史角度来看待长征的。

知名报告文学作家王树增历时六年,收集大量长征资料,采访上百位亲历长征的老红军,并数度行走长征路线而创作的60万字长篇纪实文学《长征》,由人民文学版社出版。这是一部以全面的视角,理性地反映长征的作品。《长征》在很多方面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在大量描写长征的作品中显得特色鲜明,可以说是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里最有阅读价值的一本书。王树增的《长征》从人类文明

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了长征的重要意义,是红军长征70年以来,第一部用纪实的方式最全面的反映长征的文学作品;王树增查阅了大量的史料,实地采访了许多老红军战士,书中的许多重大事件和资料都是首次披露;在书中,作者弘扬了长征体现出来的国家统一精神和不朽的信念力量;此外,作者还讲述了在这一伟大壮举许多感人小,让我们通过丰富的细节更加亲近地去接触长征的历史。

长征犹如一座丰碑,光辉屹立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史册中,成为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奋图强,坚忍不拔,积极向上,战胜任何困难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但就是因为这样,我们的祖国才变得坚挺,我们的炎黄子孙才在灾难到来时更加坚强。他们永远都压不倒,折不弯,打不败,在寒风中傲然挺立,这就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中国人。






长征的队伍是一支由农民牧民工人知识分子组成的队伍,这是一支由少数政治精英多数普通战士组成的队伍,他们没有土地、没有财产、没有地位,这群征士几乎一无所有。但他们信念坚定,理想远大,意志顽强,又似乎无所不有。他们面对的是围追堵截、饥寒交迫、弹药奇缺、疾病肆虐,缺衣少药。他们血战湘江、强渡乌江、四渡赤水、智渡金沙江、翻过夹金大雪山,走过松藩大草地,以赴死的精神行进在征途之中。用一年的时间,用他们那神奇的量天尺丈量

了祖国最险的山和最恶的水,他们倒下的身躯组成了祖国绵延的山脉,他们的血肉之躯铸就了中华民族坚强的灵魂。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这些如同站在神坛上的名字,以及若干革命勇士在这漫长、艰辛的征途中完成了对自己人生的煅造,成了共产党人为广大无产者而战斗的革命理想的传播,实现了共产党人改天换地的理想。

还记得吗?那些曾经为革命奋力搏斗的勇士? 还记得那

一万八千里的伟大长征吗?数万人的万里长征,面对的是百万虎狼之师,前有堵截,后有追兵。面对高山悬崖,冰天雪地,面对湍急的河流、渺茫的沙漠、无底的沼泽。这令人感到绝望的险境,却被这支队伍以滚烫的热血与钢铁的意志战胜了。这是红,这就是百折不挠的红军。过雪山的时候,大雪纷飞,而战士却身着薄衣,饥寒交迫,是什么让他们

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克服种种困难的呢?是意志,坚强的意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

益其所不能。说的就是红军,在经历了草地泥潭,渡过了雪山激流。经历了冰霜的磨砺,“红军这一柄长剑更加锋利,直取日本帝国。俗话说:“困难就像弹簧一样,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红军用一次长征完美地诠释了它。还记得那一个鱼钩,还记得你一位宁愿自己受苦也不愿伤员挨饿的老班长,还记得他临死之前的愿望大家都好好的活下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80c9206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