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首异曲同工的边塞诗 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说: “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往 往能感动激发人意。”其中首标是“征戍”。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 如一。”(《资治通鉴》唐纪十四)为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发达,唐朝发生繁多的 边塞战争。同时,涌现了无数反映边塞战争的诗篇。唐边塞诗成了唐诗的主要流派,其主导 特征是壮美,阳刚之美,境界阔大,气势雄伟,景物奇丽,情调激昂,令人感到一种极为壮 健的生命力,体现了当时高扬宏壮的民族精神, 约计二千首的系列之作, 形成了一条多姿多 采的艺术画廊。王维《使至塞上》和雍陶《塞路初晴》就是其中两首著名的诗篇。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篷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塞路初晴 雍陶 晓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树。 胡人羊马休南收,汉将旌旗在北门。行人喜闻无战代,闲看游骑猎秋原。 读罢两首边塞诗,我的头脑里盘旋着边塞的雄壮与旷达, 的特点,那就是悲壮,读后让人产生无限的感慨。 王维,字摩诘,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在诗歌创作方面以山水田园为重, 许多边塞诗。其边塞诗大都以慷慨激昂的笔调, 可也创作了 写 抒发将士为保卫疆土而献身的英雄气概。 也许所有的边塞诗都具有相同 《使至塞上》时,王维的良师益友张九龄被罢相, 王维正奉使出发去边地慰劳边塞将士。 《使 至塞上》讲的是诗人出使至塞的所见所闻,全诗集记事、绘景、抒情于一体,读后令人回味 无穷。首联运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交代了诗人轻车便装出使居延。 有抱负却受排挤的官员。 何去何从,诗人对此感到 迷茫。到居延去,到那个“烽火连三月”的地方去,试想有谁会满心欢喜地回答要去,更何 况是一个但他肩负朝庭使命不得不去。他不是胆小鼠辈,只是因政 、“雁”自 治失意而感到不悦罢了。此为诗人的心绪蒙上一层灰沉的色彩。颔联中他以“蓬” 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 振翅北飞的大雁,在颠簸中进入边塞地区。 从京城到边塞如 此遥远的行程,诗人草草几笔就勾勒过去了。但字里行间,却透着几分悲凉、无奈和惆怅。 带着抑郁的心情,环视眼前萧条的景色, 更见雪上加霜。刚才的万里行程中,诗人无心顾及 空荡寂寞,唯有 路途中的景色。到了边塞,这本是空荡、毫无奇观胜景之地,在他的眼中,却展示塞外独特 的风光魅力。他的眼中究竟映射出一幅怎样的新天地呢?浩瀚无边的荒漠, 一股醒目的直挺的浓烟升起,表现出一种单调、一份空虚、一片苍凉。再者,远处的夕阳与 长河的尽头交接、融合, 颜色鲜明突出,又相互融洽。就是这样一幅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的 画面,不需要修幅装饰,就如此完整剔透、淋漓尽致地展现在眼前。一个“直”字,表现出 坚毅、劲拔之美;一个“圆”字,给人以温暖而苍茫的感觉。诗人借此将自己孤寂的情绪巧 妙地融合于广阔的自然景观的描绘之中。 不忘自身此次前来的目的, 诗人到达边塞汉军驻足 的地方,却不见将官,原来是上燕然山前线了。诗人以记事结尾,不发议论。也许在他的心 中,也有几分令人捉摸不透的感觉吧!就全篇而言,叙事,安排巧妙;绘景,意境雄浑;抒 情,寓情于景。从表达技巧看,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环境渲染,选择典型景观进 行物像组合。从艺术形象看,慷慨激昂, 特别是对景物的刻画更显得有血有肉,极富浪漫主 义色彩。在节奏韵律上,节奏平缓而不拖拉, 情韵流宕而不呆板,抑郁而不颓废。总的来说, 气势宏大、景观独特,令人如临其境。 晚唐时期的边塞诗, 大部分是对昔日盛况的追慕和凄凉现实的哀叹。而 《塞路初晴》这 首诗表达的却是边塞的局势得到缓解, 战争的硝烟也平息了。 不管是创作时期, 还是情感表 达,都与《使至塞上》截然不同。 雍陶是晚唐时期重要的诗人。 《唐才子传》 记他“一时名辈, 咸伟共作”。对于这位诗人, 我们可能不了解或少接触到他, 至令留下的诗篇仅 132首,大都值得细品慢嚼。 《使至塞上》 全篇共展现了两幅风景图: 第一幅是首联和颔联的山水图。 开篇便为我们呈现一种清新自然 的秀丽风光:雨过天晴,万物显得明朗干净。夕阳悠悠下沉,黄昏也悄悄走近。远处的山川 如洗过一般,带着清新;足下之路,爬满青草。刚落下的雨水在草间流过。前方的村庄也清 新可见,绿树萦绕,青烟袅袅。一个个镜头陆续上场,令人眼花缭乱,又整个笼罩在轻松活 泼的氛围中,完全找不到《使至塞上》那种低沉、忧郁的痕迹。彩虹、落日、黄昏、山川、 雨水、 青草、村庄一气呵成,我们感受到的不是流水帐似的单调, 而是领略到雨后新景的风 情。轻快的笔调、跳跃的节奏使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诗人当时愉悦的心境。以情寓景,别具匠 心,与《使至塞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第二幅图是人文景观图,指颈联和尾联,边塞停息了 战火, 路上的行人听说战火停息了, 高兴得忘了赶路, 而且还有闲情逸致观赏狩猎者骑马奔 驰。晚唐时期政治衰败, 这场胜仗, 正好使人民看到一丝希望, 也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 诗中没有语出惊人的词句, 而是选用了平实的语句, 加上物像的巧妙组合, 韵律的轻重 平仄,同样称得上佳作。全诗运用拟人、对比等艺术手法,使一幅幅景观图活灵活现,清新 自然,不矫揉造作。全诗自始自终洋溢着一种活力,绘声绘色,如风发泉涌,刻画得玲珑有 致。雍陶的诗,读起来感觉是流出来的,而非制作出来的。 以上的两首边塞诗同中有异, 通过写汉胡打仗引发的思考, 但角度不尽相同。 王维是站 在汉朝官员的角度来表达他的克敌建功、 燕然刻石的爱国热忱, 而雍陶是以一个观战者的身 份表达反战的心绪。 这两首诗表达的感情就有了不同之处, 那就是: 王维诗表达了为国效力 的热忱, 雍陶诗表达了崇尚和平的信念。 从诗的字句上看, 两首诗都趋于朴实。 但相对而言, 《使至塞上》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虽语无惊奇,朴实无华,却能状难言之景于目前,含 不尽之意于言外,达到浑成的境界。这就是王维赋诗的高超之处。 (“唐诗鉴赏”课题组供稿 作者余丽佳 郑晓静)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83c6c9566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