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父亲”形象的刻画

时间:2022-06-21 21:04:1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背影》“父亲”形象的刻画



《背影》的着力点自然是父亲,但作者不正面写他的肖像,也不描摹他面部五官的表情,而是别开生面地写他的背影,正如叶圣陶说的:“至于父亲的面貌,全篇中一个字没有提,似乎连表情也没有怎么描写,咱们读了并不感觉缺少什么”(叶圣陶:《跟<人民文学>编辑谈短篇小说》之所以会有这样效果,原因就在于作者并不是静止地描绘背影,而是以极为简洁然而又是十分有力的文笔透过背影描写,由表及里地展示了父亲复杂的内心世界,从而使这一形象栩栩如生地跃出纸面。

如写父亲背影时,先描摹他的形态:他的体态——肥胖,他的穿着——臃肿,他的步履——蹒跚。这一简朴的形体素描,不但给背影提供了实感,而且还给人以一种憨厚朴实的印象。

接着则通过动作的描写,挖掘父亲内在的思想感情。如他去买橘子时:先是“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然后“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只见他“用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寥寥数十字,确是简洁极了,但却是那样形象而传神,这里写的是背影,揭示的却是父亲的心情,透过那手脚并用,努力攀登的背影,人们不是真切地看到他为儿子而不惜劳苦的深情?正由如此,所以当他买子橘子回来时心里是那样的愉快,“扑扑衣上的泥土”这一简单动作,就逼真地把他为儿子完成了对他来说是十分艰巨的任务后,那种轻松心情表露无遗了。

作品写与父亲的对话,只有四次,都很简短,但话短情深,含有丰富潜台词。第一句是儿子劝他不必送时,他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担心茶房不周到。第二句是到了车站,儿子劝他回去,他说:“我买几个橘子。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怕儿子在车上饥渴。第三句是买回橘子走下车时:“我走了,到那边来信。”——关心儿子沿途安全。第四句是走了几步后回头说:“进去吧,里头没人。——唯恐行李丢失。这些话确是再简朴不过了,但却包含着千情万绪,其实作者当时已是二十岁青年,来往北京也多次了,可是在父亲心目中仍是个孩子,因此他是如此牵肠挂肚,一百个放心不下。这里,对话实际上变成了揭示心理的手段,它把父亲“爱子亲如天”的情绪——对儿子无限怜惜、体贴、依依难舍的深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就加重了“背影”在儿子心中的分量,因此当父亲去后,他凝视着逐渐远去的背影,不禁五内俱焚,“眼泪又来了”

背影为什么会这样深切动人呢?关键就在作者对他所描写人物的心理动态有深入的揣摹、深刻的体会,正如作者说的,要“仔仔细细下一番推勘的工夫,体贴的工夫,才能写出种种心情和关系”《文艺的真实性》。背影的魅力正是由这种“工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88d4a52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