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哈医大“杀医案” 摘要:2012年3月23日的哈医大“杀医案”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死者的冤死和罪犯的可怜身世都吸引了不少眼球。从此案中可看出医患纠纷越来越严重,医患矛盾这一问题需要从几方面着手才能更好的解决,而通过对此案罪犯越轨行为的分析,可以知道他采取这一极端行为是受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这起案件在医患纠纷的解决以及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等几个方面都对我们有一定的启示,我们应该由一个案件看见其反应的社会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 关键词:哈医大杀医案 医患矛盾 心理健康 一、案情简介 2012年3月23日下午,黑龙江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发生一起“杀医案”,一名未满18周岁的患者持水果刀在医院里砍杀医生,致一人死亡、一人重伤、一人轻伤、一人轻微伤,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犯罪嫌疑人李梦南于2013年2月被判属故意杀人罪,获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生,且需给予四位受害人家属68万余元的赔偿。 (一)死者 死者王浩,28岁,为人正直、成绩优异,他曾说过:现在有些医生道德很差,对患者态度不好;等我当了医生,一定会对患者很好很好,决不收红包,不拿回扣„„案发当天,他正坐在办公室里等待一封来自香港大学的博士录取通知书,如若一切如常,这一年他将按照承诺为弟弟筹备婚礼,与家人一同前往香港过一个特别的新年。然而,所有美好憧憬都被那把挥向他颈部的水果刀给斩断了。 (二)罪犯 但是,逝者已矣,我们为逝者痛心的同时应更多地去关注目前还在牢狱之中的生者,也就是这起案件的罪犯——李梦南。李梦南,男,1994年生,在他出生不到10个月时父母离异,从此再也没有见过母亲;两岁时父亲因为伤害罪、抢劫罪被判处死缓,从此他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住在农村简陋的平房里;初中时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被学校劝退辍学回家,在家中待了两年后外出打工;2010年因为腿疾回老家寻医,2011年被诊断为患有强直性脊柱炎,2年6次求医未治好;在行凶之后,他曾采取自残行为。 二、案件分析 这起案件引起社会的关注,除了罪犯是未成年人、死者是年轻有为的实习医生这两个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起案件关系到如今愈演愈烈的医患纠纷问题。在事后的调查中显示,有六成的人赞成李梦南“杀医”的行为,表示如今有些医生无德,应该给他们点教训,支持李梦南的行为。 如今我国揭露的医生收受红包、唯利是图、医院腐败的事件并不少,虽然并不是每个医生都贪钱,但社会上对于医生这一职业还是出现了一些消极认识,患者对医生产生了不信任的心理。另外,从“杀医案”这起案件来看,就医的繁琐程序是导致李梦南杀人的直接原因,他否认与医生存在矛盾这一说法,他对于自己为何杀医生这件事是这么解释的:“当时我和爷爷来哈医大看病。我感觉大夫好像在麻烦我,之后感觉头脑一热就把大夫给杀了。”可见,患者对于医生的误解和不信任是悲剧产生的原因之一。 同时,医生自身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目前医生对于患者的关注点仍更多地放在疾病本身,而没有考虑患者的心理因素,在治疗时使用不近人情的语气,有时甚至会斥责患者,使患者感觉医院缺乏人情味,不尊重患者。在“杀医案”这起案件中,李梦南和爷爷第一次就医时便遇到这样的医生,给他们留下了十分不好的印象。我认为这可能给李梦南日后对医生的看法带来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三、越轨行为的分析 (一)外罚性反应和内罚性反应 1.外罚性行为 从罗森茨韦克的挫折——攻击理论来看,李梦南的犯罪行为属于外罚性反应。外罚性反应,即把挫折引起的愤怒情绪向外界发泄,对外界的人或物进行语言、身体的攻击行为。在这种情况下,个人从外界寻求引起挫折的原因,即使不存在客观的外部原因,【1】也会归咎于外部,构成暴力性的犯罪。 李梦南之前五次求医都没能治好自己的强直性脊柱炎,还因为肺结核而不能注射治疗脊柱炎的药剂类克(类克是肺结核的禁忌药),在第六次前往哈医大一院求医时,他和爷爷都抱着很大的希望,先在医生的建议下前往哈尔滨胸科医院拍片,拍片回来后又被告知没有胸科医院的门诊手册不行而折返回去取,回来之后只让爷爷一人进诊室而不像以往让他也进去,他心中的不悦被爷爷察觉。而当爷爷出来时转告他医生说结核病还没好需要再等三个月时,他虽没有在表面上表现出来和爷爷回了旅馆,但是可以断定他那时候心中肯定是愤怒的,于是当天下午他独自一人揣着水果刀前往哈医大一院行凶。他多次辗转就医无果、家境贫困无法承受医疗费、爷孙两人终日奔波生活拮据所产生的愤怒在那时需要找出一个发泄口,而医生又被他认定为是自己就医无果的主要原因,因此他终是将自己的愤怒发泄在了无辜的王浩和其他三位受害者身上。 2.内罚性反应 内罚性反应,即把挫折引起的愤怒情绪向自己发泄,对自己进行谴责、虐待。在这种情况下,个人从自己身上寻求引起挫折的原因,会产生程度不同的内疚感,受到良心【2】谴责。 李梦南在行凶之后曾有过自残行为,这属于内罚性反应。后被爷爷发现强行带回医院包扎,他还曾跟爷爷说过“我也不想活了,不给你增添负担了,他们这么难为我,我拿刀把他们杀了”的话,可见他心中因就医无果而产生的愤怒并没有宣泄完,他因为自己成为家里的负担而产生内疚感而后自残,因为自己杀了人而充满内疚感,对于死者的内疚感迟迟没有退去。 (二)标签理论 李梦南出现犯罪行为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密切的联系,我认为这里可以用标签理论来解释。 在李梦南两岁时父亲被捕入狱,他成为了“罪犯的儿子”;而在初中时又因成绩差而被学校劝退回家,成为了一名“坏孩子”;之后外出打工又成为了“工人”。他的人生经历似乎被贴满了标签,李梦南虽没有被贴上越轨者的标签,但是他人生中的这些标签很可能带给他自卑感。从他家中仅有的四本书都是关于为人处世的这件事来看,他十分希望能通过改变自己来获得别人的认可。但是,就医过程中的坎坷经历,让他觉得自己很无助,他之前的人生经历也可能使他对医生产生抵触心理,认为医生看不起他所以百般刁难他,因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总而言之,李梦南越轨行为的产生除了他自身心理因素之外,还有社会对他所造成的影响。无论是在对医生的认识之上还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他的所思所想都十分极端,这应该也和他长期以来心中的自卑感和不安全感有关系,而这样的自卑感和不安全感又是他的家庭环境和所处的社会环境、周围人对他的看法所带来的。 四、案件启示 (一)医患矛盾的处理 依我看来,这起案件带给我们的最大的启示便是:要尽快完善我国的医疗体制和医疗机制,加强对医患矛盾的处理,减少医疗纠纷的出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8da290e67ec102de2bd89c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