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交友观 刘禹锡交友观: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两句来自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哲学家、文学家,有“诗豪”之称的刘禹锡的《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的鸿儒白丁论,就是说经常和一些有学问的人聊天,交往的人中没有身份低微的人,此句说明作者的交际圈中都是有身份有学问的人,而那些身份低微又没有学问的人是从来不去结交的。 毛泽东交友观:为了实现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宏伟志向,广泛联络同志,砥砺品行,增进学识,共同上进,是青年毛泽东交友的根本目的;志同道合,讲求原则,宏涵大度,真诚待人,是青年毛泽东交友的根本准则和基本态度;深入社会,亲近工农,不拘一格,广交朋友,是青年毛泽东交友的基本方式。当毛泽东成为党的领导人之后,其交友取向则大有调整。他更多更深交往的是党外人士,乐意与普通群众交往,极少同重要的党政军负责人发展起超出同志和战友关系的私人情谊,但对彭德怀、陈毅和陈赓则是例外。毛泽东待人接物很有人情味,并有自己的一套规矩:“做事以事论,私交以私交论,做事论理、论法,私交论情。”反映出他在做人与处世中的特点,具体表现为至诚、至信、至义。 周恩来交友观。最脍炙人口的一句话便是:“与有肝胆人相处,于无字句处读书。” 这是周恩来早年所撰自题联。上联谈交友处世,“有肝胆人”是指为人忠诚、坚定、无私者,和这样的人共事,就能高瞻远瞩,彼此真诚相见,荣辱与共,终生受益不尽。周总理成为万世敬仰的一代伟人,按这两句话做人做事,应该是一个重要原因。周恩来喜欢交友,可以说朋友遍天下。党内干部像朱德、陈云、董必武、陈毅、李富春、王稼祥以及在他直接领导下工作的王震、陈郁曾任煤炭部部长、乔冠华、王炳南、章汉夫,还有地方负责人陶铸、欧阳钦、潘汉年等,常常是他的座上客。其中,他与陈毅关系更密切些。 胡锦涛交友观:胡锦涛告诫党内同志:“要慎重对待朋友交往,坚持择善而交,多同普通群众交朋友,多同基层干部交朋友,多同先进模范交朋友,多同专家学者交朋友”。多同普通群众交朋友,可以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疾苦,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增进领导干部与群众的感情,夯实党在群众中的基础;多同基层干部交朋友,可以了解基层工作实际,推进基层工作开展;多同先进模范交朋友,可以“见贤思齐”,使我们永葆先进本色,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多同专家学者交朋友,可以更为方便地向专家学者学习请教,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尽可能地减少失误。当然,这个交友原则主要是针对当前从政为官的。 陈赓交友观:为了革命信仰与远大目标,可与任何人交朋友。但有一个前提,你必须具有大智大勇大信。当年在周恩来领导下,陈赓任中央特科科长,具有各种特殊才华和英勇机智的品质,他能惟妙惟肖地以各种身分出现在上海滩,从而在国民党特务机关、警察局、巡捕房和各帮会中交上了各种“朋友”,通过他们的作用为革命事业作出了特殊的贡献。解放后,这些朋友留在大陆的,有的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陈赓对他们有情有义,讲信用,给予多方关照。陈赓不仅善于与三教九流交朋友,而且在党内党外,中央地方,国内国外,前辈后生,都有他的朋友,他是中国交往史上的一个奇迹。他对宋庆龄敬重有加、体贴入微、规规矩矩,被宋庆龄称为“伟大的朋友”、“一个共产党人的楷模”。在将帅中,陈赓又是胆敢在毛泽东面前高声喧哗、谈笑自如的“两陈”之一。 古人云“欲观其人,先观其友”。一般而言,好的朋友是财富,坏的朋友就是祸害。而我们除了要亲益友、远损友之外,完善自己提升自己才是交友最重要的前提,一个有品质的个体一般会作出正确的交友选择,甚至可以不拘繁缛规范,大气交友,甚至可以“与狼共舞”而不危害自己,像陈赓交友那样身处沧海方显本色。做好自己,客观上也可以做一个别人的益友,为朋友为团队为社会作出贡献。在改革开放的社会,交往对象特别复杂,怎样交往一些特殊人物和与特殊群体相处,是一个不比当年白色恐怖下做地下工作轻松的重要课题,它考验着官员们的才能智慧和勇气,更检验着官员们的品德与立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9b4901199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