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白、杜甫在文学史上有“大李杜”之称,而本诗的作者______和杜牧则有“小李杜”之称。 2、 解释下列诗句中加下画线的字的意思。 ① 何当共剪西窗烛 [何当]:何时能够 ② 却话巴山夜雨时 [却]:再 3、这是一首抒情诗。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的形式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作者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的思想感情。后两句通过设想来日重逢畅谈昔日相思的情境,反衬今夜的孤寂。 4、诗人想像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中,和妻子一起一边剪去燃尽的烛芯,一边回味这巴山的绵绵夜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怎样的心情? 表达了诗人渴望和妻子团聚的心情。 5、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2分) “涨”“涨”字一词,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 6、“秋”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两个“期”字,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点名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漂泊在外的寂寞。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7、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8、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全诗表达了游子羁旅巴山的孤寂和思乡之情。 9、这首诗写了哪两种不同的时间和空间? 时间:分离的现在和会面的将来;空间:诗人独处的巴山与亲人团聚的北方(长安)。 10、 “何当”体现出主人公一种怎样的心情?答:体现主人公当时急切回家见妻的心情,突出今夜的心境之郁闷、孤寂和内心的相思之苦。 11、 想象一下,“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所描绘的场景,并写下来。 诗人和思念的人在长久的分离后终于得以团聚,相谈甚欢,直至秉烛,他们谈论些什么呢?原来谈论的就是现在彼此思念的情状。 12、 结合诗境体会“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一虚写的妙处。 答:这两句是想象两人相逢后畅谈的景象,以相见的欢乐来衬托自己思念的寂寞,把思念的深情转化为重聚的希冀,更显得思念情深。 13、“期”的两次出现,特别是“巴山夜雨”的重复使用,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全诗“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回环往复的意境,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时思“君”的深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9c8ec18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