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素养本就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是从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家国一体、家国同构等对国家对民族的认同中逐渐凝练成家国情怀。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现代中国人对传统的家国情怀已经批判继承、推陈出新,赋予了家国情怀新的时代内涵。家国情怀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衍生出来的新内涵是家国主义、集体主义与爱国主义,是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是对我们国家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是对家国一体、家国同构等传统家国情怀内涵的继承与发展。另一方面,中国开始形成一个民族国家之后,就十分重视国家治理,在地方,最小的单位是“家”,在中华民族的认知里,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不论是《礼记》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是《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家国情怀这股精神始终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家国情怀在历史的长河中已经演化为我们的民族精神,对国家、民族的认同,在国家危亡之际挺身而出;可用张载《横渠语录》名言概括:“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家国情怀历史核心素养培育的研究有利于传承中华的优秀文化与民族精神。 家国情怀素养的形成和培养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途径之一,通过家国情怀的素养形成教育来带动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提升,同时促进历史教学的实效性,有利于通过历史教育来进行人才培养。在千百万人竞争的高考中,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是历年高考的高频考点,是历史学科考试命题的重要方向之一。“家国情怀”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高考考试改革中也强调:高考试题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考查,指引学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近年来,家国情怀及其素养的培养、教育一直是我国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不同学者都从自己不同的学科领域出发针对这方面的内容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定义是相对的定义,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解释。现阶段各大教育专家、教育研究者或是一线教育教师出现在学术、期刊上的论文对“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内涵没有达成统一的观点 ,这些观点有很大的差异,但共同之处是关注到人,也都是从以人的发展为本的角度展开相关的研究。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在教育领域对家国情怀的培养教育的重视。 历史学科的家国情怀教育功能有多个研究的方向,其中家国情怀的深刻内涵研究就是一个方面,庄黎丽在《高中历史教学应重视家国情怀的渗透》将家国情怀的内涵概括为理想追求、责任使命、情怀信仰三大方面。将家国情怀表述为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国土、人民的肯定与热爱,对成为自己国家子民的一种自豪与骄傲;心怀家国情怀的人,始终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壮大捆绑在一起,为了美好生活而奋斗,为了强大祖国而奋斗;同时对所奋斗的事业是否有绝对的信仰。吴若云在《历史时空观念下的家国情怀培养研究》提出家国情怀培养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对爱国主义的升华、对民族团结的重要、对国家疆域的维系、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四个方面。对家国情怀内涵与外延的研究,可以提高理论认知,更好的指导历史教学。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加强家国情怀培养途径和方法方面,相关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如查泽雷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提出的措施:教学设计精细化,教学方法多样化,学生活动自主化。郭惠聪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提出的方法:深刻掌握整个教学内容,提升教师的队伍质量,创新历史教学的模式。从国内研究的成果中可以看出,家国情怀渗透教育的方式方法非常多,主要分为关注教师与学生为主体和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两个大的方面。家国情怀作为历史学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家国情怀素养培养教育被提到一个很高的高度,许多专家学者,一线名师都对该问题有足够的重视,撰文提出自己的观点;加深了对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研究,促进了历史学科的发展。 从国内的许多研究都可以看出家国情怀的教育是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必须要贯彻落实。目前国内家国情怀的研究相对于国外更为具体,相关的研究是从具体的历史学科教学的角度去分析家国情怀素养培养教育的实际问题,以及历史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渗透教育的教育教学方法等多个细分的方向,这类的研究对于高中历史教学具有直接的指导和借鉴价值。 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在历史教学中的教学方法要依据不同的课程内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以采用讲述法、讲解法、情境创设法、问题探究法、图示法、教具法、多媒体辅助法等。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渗透教育并没有要求改变历史课堂的教育教学模式,相反,只是对课堂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补充,在教学方法的相对优化下就可以体现家国情怀教育。对于基本史实,教师可运用讲述法来教学,如讲解唐朝到宋朝的历史,家国情怀的教育教学可以从唐朝至宋朝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历史展开,国家的分裂与统一、民族的融合,唐诗宋词等可以代表我们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文化发展与成就,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中国等经济繁荣发展的有力佐证等。家国情怀的教育就可以让学生加强对国家的认同,民族的认同,文化的认同与文化自信。 对于某些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影响和历史人物的评价,教师可以运用讲解法、问题探究法,有历史实物的还可以用图示法、教具法等展开教学,并且用多媒体辅助法来优化教学;如“评价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国的影响”教学,影响是方方面面的,涉及到不同的人物,地区甚至说代表不同阶级的政党等等;如地域不同,影响评价不可以简单的趋同,对于大部分的中国人都是八年抗战,对于东北三省就是十四年的斗争,对于台湾的人民来说已经抗争了半个世纪。光靠老师讲,学生看书,恐怕很难弄清楚,这时候就应该优化教学方法,采用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展示更多的图文资料,影视资料,学生就比较容易地掌握这些内容,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族主义等家国情怀的渗透就水到渠成。 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可以有许多方面,特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地点,历史实物都可以成为它的载体;但是我们所学习的历史基本上都是人类活动的历史,人物是核心,所以我们在选择优化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时,往往围绕人物的活动展开。在选择上,一定要选择做出突出贡献的、有代表性的人物,比如英雄人物、文化名人、特定的英模、劳模群体。 家国情怀是一种内嵌于中华儿女心中的一种理想信念,它会成为指引个人行为发展的一种思想导向与道德准线。家国情怀表现为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与使命感。教师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可以从英雄人物高尚的爱国情操入手,让学生去了解英雄事迹,感受英雄魅力,从而感悟什么是家国情怀,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家国情怀。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ae9be62a7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4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