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里的中国》观后感 《故事里的中国》观后感光辉下的钟南山 张典典 “把最危重的病人送到我这儿来〞,曾经钟南山这句铿锵有力的话语,拯救千万病人于“非典〞的水火之中;如今“新冠〞袭来,这沁人心脾的话语重回人们心头,重拾人们的信心。“钟南山来了,心就踏实了〞这是14亿中国人民于危难之际的共同心声,更是14亿中国人民对钟南山的崇高敬仰。这位84岁的前辈,时隔17年再次领兵出征,为人民健康,人民幸福,保驾护航。 在与死神赛跑抢夺生命时,他是一名医生。 钟南山院士时刻将治病救人牢记心间。你看,非典期间,他服从党的命令,毅然扛起抗“典〞大旗,多少个日日夜夜陪伴在病人左右,不抛下任何一位病人,助他们度过劫难;你再看,2022年初,新冠突袭,连夜赶往武汉的钟老的背影,是他对病人的牵挂;餐车上紧皱眉头的一段小憩,仍在为疫情做研判;英雄归来的他,初心不改,不忘做医生的本分,仍旧老老实实治病救人。“医生靠的不仅仅是医术,而是一颗治病救人的心。〞钟南山院士如是说,当然,他也做到了,他将病人危难置于个人安危之上,不顾84岁的高龄,毅然冲在前线,成为平凡生活中最伟大的英雄医生。 在国家和人民陷入危难之时,他是一名战士。 “这身白大褂就是铠甲,我们就是战士〞“医院是战场,我们是战士,我们不上谁上〞如此振奋人心的话语仍回荡在我的耳旁。此刻的钟南山,不仅是一名治病的医生,更是保家卫国的战士。危难时刻,前方总有他坚决挺拔的身影,但自己生病受难时,总是默不作声,那门框上十七年前挂吊瓶的铁钉,便是最好的印迹。他是一名战士,一位敢医敢言的斗士,更有着不服老的精神气。“我老吗?我现在还是80后呢。〞一句玩笑似的话背后,饱含钟南山院士舍生忘死,敢想敢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从未退却,只是向前,不曾回头。 在国家遭受欺侮时,他是护国卫士。 “我的脉搏,没有一刻不是紧贴着祖国的。〞钟老对祖国的真情告白,令人动容。英国留学期间,钟南山顶着外国人的轻视,自抽鲜血,矫正仪器,主动吸收一氧 1 / 3 化碳,探究科研真理,终推翻英国权威,挺起中国脊梁。他不单心系人民,更心怀国家,秉着“召必应〞的信条,怀着“战必胜〞的决心,时时刻刻为维护国家尊严与安危准备着。 《故事里的中国》让我看到了多样的钟南山,也让我遇见钟南山背后的人。那位钟南山院士人生中的第一位导师,影响钟老一生的人,是他的父亲。“你在世界上给人类留点什么,就没有白活〞“老实做人,老实做事〞这语重心长的话语是父亲对儿子的谆谆教诲;那位默默等待钟老回家吃饭,时时牵挂钟老安危的,是他的妻子。耐心的等待与无声的陪伴,是妻子对丈夫最长情的告白。钟南山院士的人生或许因为有这些人的出现,才能更充盈美满。 一个人最好的状态,就是眼睛中写满故事,脸上却不见风霜。钟老的眼中有情,有意,有对病人的牵挂,有对儿子的期待,有对父亲教悔的铭记,也有对妻子陪伴的温暖,更有对家国安危的牵挂。他从未张扬,只是简简单单一句“其实,我不过就是看病的大夫〞简单中却又透出不平凡的色彩。 这是《故事里的中国》带给我的钟南山,也是我所认识的光辉下的钟南山。 高明医师,无双国士 郑雨青 “每一片土地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声音。〞让故事照进现实,让现实品味中国。《故事里的中国》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钟南山院士,了解了他的医师风范,了解了他的国士担当。 治病救人责任在肩,在生与死的跑道,钟老与时间赛跑,彰显医师风范。 钟院士出生于一个医学门第,父亲是一位著名的儿科医生。在家庭环境的耳濡目染下,钟老也立志成为一名医生。青年时期的他因为体育天赋异禀,也曾犹豫过是否要当一名运发动。几番徘徊后,他终还是选择了人民“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职业——医生。医者,正如马云所说,“亦士亦侠〞。“士〞指医生专业主义的一面,即医生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治病救人,同时推动医疗进步;“侠〞那么指医生的担当和使命感,当你决定当一名医生,就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中,然而,“虽万千人,吾往矣〞。 钟院士说:“医生靠的不仅仅是医术,更是治病救人的心。〞他以一腔热情,以一股“不服老〞的气概,以高明的医术,奋战在抗疫一线,奔波在病房之间。“我 2 /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bc5263f0a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5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