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韵读后感

时间:2023-09-29 05:28:2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读师韵有感

当我看到录取单上的“北京科技大学”时,我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紧随其后的是对北京,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这所我心仪的大学的向往与好奇。我,即将离开四川,这片生我养我的热土,去到一个完全陌生,却又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国际化大都市;即将离开学习了六年的中学,去到一个学风优良,底蕴丰厚的重点大学继续学业。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的大学,我决定去看看相关的书籍。而【师韵】就是个极佳的选择。作为北科大60周年校庆的献礼,【师韵】在广泛搜集资料、深入开展访谈、反复推敲文风的基础上,以平实而厚重的文笔刻画了三十余位院士一生的风雨历程,让我们感受到先辈们在学术上的孜孜不倦,在技术上的力求创新以及对行业,对社会,对国家的满腔热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培养了众多人才的北科大,一定也会是学术的聚宝盆

六十五年来,从北科大走出的院士如科学道路上的点点繁星,他们或许并不为人所知,但他们都在自己的领域上发光发热,共同装点科学领域这片星空。

作为机械学院的一员,我认真阅读了同为机械院出身的钟掘院士的故事。而令我惊讶的是,这竟然是一名女院士!能在冶金机械这个“傻大黑粗”的世界中占得一席之地,没有顽强的意志品质是绝对不可能的。青年时的她立志报国、渴求知识、多才多艺、能歌善舞,在周总理关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的指引下,她坚定地选择了急需人才的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机械系并顺利考入。1960年毕业后,她先后在中南矿冶学院,鞍钢、太钢等钢厂完成实践工作,并思考创新,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上的难题。而在“八五”期间,更是完成了一次惊艳的技术攻关,改扩出了亚洲唯一巨型水压机。2003年,这项成果 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6年起,为实现铝加工材料性能的大幅度提升跨越,钟掘开始投入到《铝带坯电磁场铸轧装备与技术》项目的研究之中。在荒凉的西部,克服了种种苦难,她和她的团队在16年的研究下,终于取得了取得了巨大成功:她领衔发明的铝板带材电磁场铸 轧新技术与装备,创造了6项铸轧核心新技术并已应用于数家企业。这项技术再次获得了国家发明二等奖。后来,钟掘院士和她的团队参与了多个我国的项目研究和计划并圆满完成。再后来,她办起了国内第一个微电子器件制造专业,并把自己的经验,才识传授给新一代的青年才俊。

对于机械类专业的辛苦我早有耳闻,但读到钟掘院士的故事,我还是被这个行业的学习过程惊讶。而作为一个女性,能在当年那种称得上恶劣的环境中坚持自我甚至开拓创新,院士的坚毅让人动容。我苍白的言语当然无法完全表现出她的故事,但她的精神,一定会深深地印在每一个读过她故事的人的心上。

除了钟老,还有很多院士的事迹也萦绕心间:弃商从文的冶金泰斗魏寿昆,计算机事业的拓荒人高庆狮。故事是说不完的,但精神却能随时代传承,他们大多从贫寒中长大,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坚持学业,并竭尽所能为祖国奉献自己的一切,如春雨般润物无声,在三尺讲坛上帮助更多莘莘学子完成他们的梦。教育,就是一种传承。这是北科的幸运,也是国家的幸运。

如今,担子到了我们的肩头。几十年后,我们当中的谁也可能出现在师韵中,继续着影响力;也可能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无闻的做着自己的本分。但无论如何,都应记得,在北科,在大学,在社会,在生命中的任何时刻,都应做到竭尽全力,问心无愧。

想过去,院士们披荆斩棘辟前路;看今朝,新人们乘风破浪奔前程。在北科大优良传统的熏陶下,没有理由不去更加努力,在自己的领域有所作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这才是每一个北科大青年在新时代的行为准则。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bd782f4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e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