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天喜地过大年 在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中,首当其冲的就是过年,“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这么完美的诗句,才配得上过年的喜庆。过年是一家人最期盼的,也是最隆重的节日,也成为我记忆中最美好的回忆。 贴春联、穿新衣、总把新桃换旧符。记忆中的过年,是从父母大扫除开始的。爸爸妈妈用扫帚、掸子对家里进行大扫除,并在门上贴上春联、大大的“福”字,这就算是正式拉开序幕了。 每到过年,妈妈总会给我置办一身新衣服,但在大年初一之前,我只能每天去看一眼、摸一下新衣服,天天数着日子,期待着把它穿上身。 舌尖上的美味——把酒话新年。除夕之夜,家人欢聚一堂,吃着妈妈烧的家常美味。大人们斟点小酒,话一年来的人和事,小孩子给大人们一一拜年,说上吉祥话,送上祝福语,拿到压岁钱。这幸福温馨的场面不禁让人感慨。守岁,是不可缺少的一个仪式。当大年初一零点的钟声响起,每家每户都点燃爆竹,用这种方式喜迎新年的到来。“欢乐过新年,烟花灿九天”包含着大家对于新年的祝福和期盼。 吃过年夜饭,爸爸和妈妈将压岁钱发给了我,并勉励我在新的一年里学习成绩更上一层楼。然后妈妈开起了家中所有的灯,以示过年的喜庆。接着妈妈要装“岁饭”,准备初一早上食用的蔬菜、线面、鱼肉。最后全家人围坐一起看电视,聊快乐的话题,一起守更待岁。到了午夜刚交,人们开始燃放鞭炮,寓意“初一起得早,全年都起早”。 大年初一,鞭炮声早早响了起来,“过年好!”一句句问候声此起彼伏,邻里近亲笑意盈盈地带着祝福进门。孩子们总是最开心的,不管是零食还是压岁钱,兜里往往是鼓鼓囊囊的。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拜年不拘于形式,相距千里的亲人可以一个视频电话打过来互道祝福,手机微信发消息、家庭群里发红包进而成为了拜年的主流方式。所谓拜年问候,问的便是那一份对新年新气象的祝福。 这样快乐的时光和喜庆的气氛会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春节的余味久久都不会散去。 愿新年,事事如意!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cb86dd4a2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b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