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古代设置的国和邑

时间:2022-10-20 04:06:2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济源古代设置的国和邑

中国夏商时期,除中央王朝之外,还存在诸多地方部落和国家,称之为“方国”西周之后秦统一之前,中国实行分封制,分封诸侯,分封采邑,形成诸侯国和采邑。济源境内先后建立有原、阳樊、苏、召、向、檀、轵等方国和诸侯国以及絺、毛、芮、苗等采邑。

原国 古方国,在今济源市区庙街至火车站一带,地处济水东、西二源之间。因“源”古为“原”,故古称为原。少康十八年,夏迁都于此,作为都城,历时8年。商代为邑,属畿内地。周初,武王封其弟原叔于原,为原国。后为苏忿生所辖城邑。春秋周襄王十七年(前635年),王将原赐予晋国,“晋文公伐原示信”的故事就发生在此。

阳樊国 西周方国,在今济源市西曲阳(一说在市东南裴城)周宣王元年(前827年),王封仲山甫为樊侯,即樊国。樊国原在今陕西省长安县东南,春秋初东迁至阳邑(即济源曲阳一带),故又称阳樊国。周惠王十三年(前664年),樊仲皮叛周,王命虢公讨之,活捉仲皮,押解京师,阳樊国亡,成为周王室的城邑。周襄王十七年(前635年),王将阳樊赐晋,成为晋国的城邑。晋文公从苍葛谏,迁阳樊民于轵城的故事就发生在此。

苏国 古国名,又称有苏氏,在今济源市东北一带。商王朝最后一个帝王辛(纣王)的宠妃苏妲己就出生在这里,她是苏国诸侯苏护的女儿。西周初,周武王将此地封为大司寇苏忿生采邑,后苏忿生又迁邑都于温(今温县西南一带)周襄王二年(前650年)为狄所灭。

召(郫、郫邵)国 商朝古方国。今邵原镇为方国召(shào)的


都城。后为商吞并,改名为“郫”,成为商王朝畿内地中的城邑。《左传文公六年》“杀公子乐于郫”即此,时为晋邑。《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载:“齐伐晋,戍郫邵。”这里的“郫邵”是商代“郫”和“邵”的结合,指的是同一个地方,即今邵原镇。这里还曾是周文王之子周公旦之兄召公爽(又称召康公)的采邑。

向国 古国名,在今济源市坡头镇左山村一带。周幽王五年(前777年),皇父孔圣作都于向,为向国。周桓王十五年(前705年)向叛郑,郑伐向,迁向之民于郏(今郏县)。战国为邑。周慎靓王六年(前315年)更名高平。

檀国 一作单(shàn)国。古国名,在今济源市坡头镇泰山村一带。西周初,武王封其大臣檀伯达于檀,为檀国。

轵国 古诸侯国。国都在今济源市东西轵城村一带。春秋为邑,战国时为魏之重镇。《盐铁论》有“魏之温、轵,富冠海内,皆为天下名都”之记载。从战国时魏在此设轵县起,至唐初(贞观元年627年)废轵县止,这里曾设县长达1000余年。自西汉至南北朝,这里曾四度成为诸侯的封地,故有古轵国之称。“轵”,是一个非常冷僻的汉字,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轵是指古代马车上车轴的末端。这座古镇为什么会以“轵”命名呢?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周襄王17即公元前635年,当时晋文公因为拥立周襄王有功,周襄王把阳樊之地(今承留曲阳一带)封给了晋文公。晋文公率领军队准备接收城池时,性格刚烈的阳樊人坚闭城门,准备誓死抵抗。阳樊邑守苍葛传话给晋文公,只愿意交出土地,而不愿意交出民众,晋文公答应了苍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cd8417ae7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