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历年间长安诗坛研究 唐王朝经历安史之乱后,进入代宗统治时期。历史在前进,诗歌在演变,唐诗也步入了大历岁月。 以“大历十才子”为代表的长安诗坛是大历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以大历年间长安诗坛为研究对象,展开相关的论述。 除绪论外,全文包括四章、余论及附录。第一章主要论述了大历年间长安的政治背景和文化氛围。 安史乱后,繁华盛世已成梦幻。大乱已平,唐王朝的中心长安被收复,时局安定了许多,唐王朝从危机走出开始慢慢地喘息复苏,然而代宗君臣却没有带领王朝走向中兴的才识与魄力。 这是一个令人失望的时代,人们从噩梦中醒来却又跌进在空虚的现实里。在文化方面,代宗君臣重文,科举制度恢复,元载、王缙一批新兴权贵以文雅之事装点门面,不仅广延文人学士,而且大兴诗会。 第二章的主题是长安诗坛的代表——“大历十才子”,主要论述了“大历十才子”的具体名数;十才子们大历年间在长安的聚散;以及“大历十才子”名号形成的具体原因。十才子依附元、王政治集团,在诗酒唱和中凭借他们的诗才获得赏识和汲引。 “大历十才子”是元、王政治集团的文化附缀品,是当时上层统治者夸耀太平盛世的风气的产物。第三章论述了大历年间长安诗人的创作活动和创作心态。 我们分成了送别、索居、访寺、游赏等几大类来具体论述。在送别诗中,长安诗人在送友人擢第回乡,下第离京,出使赴任时,有客套应酬之作,也有悲叹身世之作。 在索居诗中,长安诗人大多伤老卑,嗟贫病,悲观消极。在访寺诗中,长安诗人向往佛法,感悟禅理,大多流露空虚幻灭之感。 在游赏诗中,长安诗人往往渴望归隐山林,亦有时触景生情,乐极生悲。第四章论述了大历年间长安诗坛的诗歌风格。 长安诗人依附于达官贵人,许多诗歌为无聊的应酬之作,浮泛空洞,缺乏情感。还有许多作品与盛唐诗歌相比,衰弱无力,气骨顿衰。 但是他们也有许多工秀的警句,或新奇精致、或萧散闲澹、或雅健、或豪放。而且在艰难的时代和悲苦的命运双重逼迫下,他们也有不少悲苦之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 附录是大历年间长安诗歌简史。简史主要记录了长安诗人大历年间在长安的生平事迹,并对部分作品系年。 总之,长安诗人处于唐王朝的中心,他们最直接地感受到时代的脉搏,也以自己的方式记录下这个时代。我们诵其诗,知其人,论其世,研究大历年间的长安诗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d02cab1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