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浮士德、少年维特之烦恼、伪君子 《悲惨世界》是雨果的代表作。小说的基本情节是冉阿让的悲惨生活史。他原是一个贫农出身的工人,因收入不够家人糊口,有一次偷了面包,被捕入狱,度过了十九年牢狱和苦役生活。刑满后又有过偷窃行为,但受仁慈的主教米里哀的感化,转变成一个舍己为人的人。冉阿让化名为马德兰,当过企业家,并被推为市长。但不久又因暴露了过去的身份而被捕下狱。逃出后,从一个坏蛋手中救出已故女工芳汀的孤女柯赛特,前往巴黎。后来又遭到警探的追缉。冉阿让的整个一生充满着坐牢、苦役和颠沛流离的痛苦。 巴黎圣母院 法国作家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是长篇历史小说。小说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情节紧张,变幻莫测,戏剧性很强。事件发生在十五世纪的巴黎。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弗洛罗,作为一个祭司,认为情欲是罪恶,会毁灭人的灵魂。但是当他看到美丽的吉普赛女郎爱斯美拉达之后,他的被禁欲主义所压抑的情感蠢动起来,疯狂地爱上了她。他不择手段地想占有她,在罪恶的情欲支配之下,他的追逐变成了迫害。 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喀西莫多也爱慕爱斯美拉达。喀西莫多相貌奇丑,但他的爱却是高尚的,具有人道和自我牺牲的特点,和弗洛罗的罪恶情欲完全不同。道貌岸然的弗洛罗,在他的罪恶企图不能达到时,边卑鄙地采用嫁祸于人的办法,把爱斯美拉达送上绞架。与此同时,对弗洛罗百般忠实的喀西莫多,却被他主人的残暴和无耻所激怒,把弗洛罗从教堂的高塔上推了下来。 浮士德 《浮士德》是歌德的代表作。浮士德是十六世纪的人物,后来成为民间传说中的形象。传说他通晓天文地理,懂得魔术;他死后人们把当时传说中人和魔鬼定约的故事,都集中在他身上。在传说和后人写的文学作品中,浮士德的形象不断丰富、发展,越来越明显地体现了资产阶级在上升时期的愿望和精神。歌德在这个基础上,经过艺术加工,更加深化了这个形象的社会意义。 《浮士德》结构庞大而复杂,全剧没有首尾连贯的故事情节,而是以浮士德的思想发展为线索。情节的开端以宇宙为背景,展开一场天帝和魔鬼靡非斯特关于人的争论,并由此引起在浮士德身上下的赌注,从而确立了诗剧的基本主题。 天帝和靡非斯特所争论的,是人能否实现和怎样实现人生理想的问题。按照歌德的观点,这个问题既包括了人自身的矛盾,也包括人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歌德赋予浮士德的使命就是解决这两个矛盾,来揭示改造社会、实现理想的方案和途径。 诗剧围绕这两个矛盾的解决,安排了浮士德的生活经历,大体可分成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写老学究浮士德的新生。浮士德和靡非斯特赌定:尽量使他欲望满足,只要他说出“你真美呀,请停留一下!”他就死去。赌定后,靡非斯特便借魔女的药汤恢复了浮士德的青春,完成了他从精神到肉体的复活。第二阶段描写浮士德的爱情生活。浮士德和玛甘泪的爱情是一场悲剧。小市民出身的玛甘泪爱上了高贵少年浮士德,却遭到封建舆论的讥嘲。后来,她的哥哥同浮士德决斗受伤致死,母亲暴亡,她痛极成疯,溺死了自己的孩子。她遭到了代表宗教教义的严厉谴责,又被关押入狱,判处了死刑。第三阶段描写浮士德的政治生活。歌德在此处展示了整个德国封建王朝的腐朽和资本主义世界金钱势力的泛滥。第四阶段,描写浮士德对美的追求,浮士德游历了古希腊神话世界,并和海伦结了婚。最后阶段,描写了浮士德理想的实现。海伦的飞逝打破了浮士德对美的信念,他又回到地上,帮助皇帝平定了战乱,而且因功受赏,得到海边一块封地。浮士德便召集了千百万人民填海造陆,开辟了万亩良田,建起了一座座村庄。为了开凿运河,他命令靡非斯特劝说两个老人迁居,靡非斯特一把火烧掉了房舍和教堂。浮士德搞海外贸易,靡非斯特竟杀人劫船,实行海上强权政策。后来,浮士德被“忧愁”吹瞎了眼睛。浮士德对自己努力创建的海边王国很满意,他听到死灵为他掘墓的声音,还以为是群众劳动的声音,高兴的说出了自己的理想,并随即喊出了“你真美呀,请停留一下!”按照约定,浮士德倒地逝区。但是,他的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d818c2f04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f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