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是神圣的职业 在这个教师节里,在以后更长远的日子里,一件需要世人用心去思考、去做的事情,就是廓清一个社会对教师群体、对教师职业的认识,重拾我们内心深处对老师、对“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爱戴、敬重与信仰。 值此一年一度的教师节,首先映入我脑海的是一桩20多年前的陈年旧事:那时我刚上小学,有一个夏日的晌午,同学们正在教室里睡午觉,天气无常,骤然刮风下雨降了温。就在我冷得有点哆嗦的时候,老师把她的外套脱下来盖在了我身上……一觉醒来,天气转晴,我走去讲台把衣服还给老师,却发现她擦着鼻涕,已经出现感冒的症状。 尽管那时的我年幼无知,也已自然而然为老师对学生无私的爱所触动,便沉淀为自己关于那位老师乃至教师群体历久弥新的感恩记忆。 然而,如今的社会,在看待教师职业时,似乎常常戴上了黑色眼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被请下神坛,到处充斥着对师德的质疑和非议。从小学的“红包”到大学的“潜规则”,师生之间,被解读为赤裸裸的利益关系,教书育人的事业,1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再无伟大、光荣可言。 物欲横流的时代,老师们也难以独善其身。如此不堪的现实,当然可以归因于一些教师在利益诱惑面前丧失了应有的职业操守,为教师职业竖立了负面形象。而问题在于,媒体聚焦、社会瞩目、我们所见所闻的那些情形,果真能够证明教师作为一种亘古职业、一个庞大群体,在整体上、从骨子里的沦陷吗? 有人也许会说,你讲的那桩往事只是个案,况且时移世易,今非昔比。可当我们面对现在的学生,哪怕是个性张扬的“九零后”、“两千后”,真正问起他们对于老师的印象时,得到的答案,大抵赞誉多于贬损。不是吗?孩子们仍然对老师充满感恩和敬意,教师在孩子们心目中仍然是神圣的职业、可爱的人。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好消息传播临界阈值远高于坏消息的传播学原理,同样容易让丑恶、负面的教师形象遮挡人们的视线,留下不无片面的信息痕迹,甚或使人们得出师风日下、师德沦落的结论。 更可怕的是,扭曲的片面的认知,可能倒果为因,导致社会成员对教师缺乏必要的信任,进而真正影响到教师职业、教师群体,割裂教师本引以为傲、矢志不移的人格操守。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daa41dcaf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