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鉴赏练习与答案 潼关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1.下列对《潼关》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这两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B ) A.《潼关》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潼关历史悠久、地势险要的特点。 B.《潼关》这首诗的尾联运用了比喻手法,表达了作者渴望自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取悦权贵的思想感情。 C.“终古高云簇此城”中一个“簇”宇,以动写静,让人自然想到白云朵朵簇拥高城的奇景。 D.“秋风吹散马蹄声”,交代了此次经过潼关的时节。 2.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不说其巍峨险峻,而说其桀骜不驯 ) A.首句写高山簇拥古城,不言高而高度自见,异峰突起,令人神往。 B.第二句写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秋风吹散,又显出孤城的寂寥与辽远。 C.第三句写“河流大野”,不说其奔腾或壮阔,而说其“犹嫌”拘束。 D.末句写秦岭山脉入潼关之态势,不侧重说其桀骜不驯、勇往直前,而侧重说其巍峨险峻、连绵起伏,再也不知何谓平坦。 3.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首诗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 A ) A.本诗运用了比喻、对偶、拟人、夸张等修辞,语言生动形象。 B.本诗写山水,却是诗人感觉中的山,感觉中的水,把山水写活了。 C.本诗让人强烈感受到诗人渴望冲破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D.这首绝句奔放雄健,意蕴深厚,有一股豪迈之气。 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C渲染出潼关壮阔雄浑的气象 ) A.这首诗描写北方特有的壮阔风景,巧妙融合了情感,风格豪迈奔放。 B.首句写高云簇拥着古城,不言高而高度自见,异峰突起,令人神往。 C.第二句写清脆的马蹄声被萧瑟秋风吹散,突显出孤城的肃穆与压抑。 D.第三、四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浩浩荡荡的黄河及起伏的山峦。 5.下列对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选项中,三、四句 中并没有并没有“比喻” ) A.第一句,诗人骑山登马,乘兴前进,赋予云以人的动作,高云簇拥,古城高度自现。 B.第二句,秋风猎猎,呼啸而至,吹散了细碎的马蹄声,显示出了孤城的寂寥与辽远。 1 C.三、四句运用对偶、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河流”的粗野,山的怨愤。 D.大河“犹嫌束”、群山“不解平”,表达是人冲破思想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的情感。 6.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是“侧面描写 ” ) A.“终古高云簇此城”一句以一种远景式的遥望,展现潼关一带苍茫雄浑的气象。 B.第二句将“秋风”“马蹄声”引入诗中,打破了原先画面的静态,增添了动感。 C.“河流大野”写黄河流入辽阔的平原还嫌拘束,正面描写了黄河的奔腾壮阔。 D.这首诗描写了潼关的独特景象,抒发了诗人博大昂扬的情杯,豪情壮志溢于言表。 7.这首诗用“高云”烘托出①__潼关城的雄伟___,用“②__秋风吹散马蹄声(或“马蹄声”)_”突显了潼关城的寂寥与辽远,从视角和听觉角度渲染出潼关独特的氛围。 8.诗人借助河山的“犹嫌束”“不解平”,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摆脱束缚、勇往直前、追求自由的思想情感。 或:表现了诗人冲破封建束缚、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 9.第一二句都写孤城。第一句写孤城的__高耸、壮阔___,第二句写孤城的__寥远、萧瑟。 10.赏析末句“山入潼关不解平”的妙处。 这句话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秦岭山脉入潼关之态势,不说其巍峨险峻,而说其桀骜不驯,再也不知何为平坦,用山河的雄伟气势来表达作者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11. “山水本无情”,分析“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作者是怎样将山水写活的? 这首诗运用了拟人化的修辞手法。赋予河流以人的情感,用“犹嫌束”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黄河奔腾而下的壮阔气势;用“不解平”突出秦岭山脉入潼关的险峻态势;从而表现了诗人渴望冲破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12.诗歌描绘了北方怎样的景象? 描绘了北方辽远而壮阔的景象 13.赏析“终古高云簇此城”一句中“簇”的妙处。 “簇”是簇拥的意思,写出了高云簇拥古城,表现出潼关的高,异峰突起,令人神往。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久远的高云簇拥着潼关古城,猎猎秋风吹散了清脆的马蹄声。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dad50c2d7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a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