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科学素养?如何理解 科学课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

时间:2024-03-18 19:26:3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 、什么是科学素养?如何理解“ 科学课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这句话?

答:科学素养是指:1对待事物的科学态度。 2理解和掌握科学方法,形成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尤其是创造能力。3合理的科学知识基础。

人们对科学素养的理解主要包括科学知识(概念、定律、理论等),科学法、科学过程、技能与思维方法,价值观,解决社会及日常问题的决策、创新能力,科学、技术、社会及其相互关系,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科学伦理与情感。

科学课程教育的目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早期的科学启蒙教育将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就要求科学教师要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领悟科学的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他人合作,与环境和睦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当孩子们没有亲身经历在学校所学的事物时,教师想要传授的知识往往对他们毫无意义”从这句话你能得出什么结论?针对儿童的这种特性,应实施怎样的教学策略?

答:从这句话中我得出的结论是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针对儿童的这种特性,应实施以下教学策略:

科学学习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各种他们能直接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中,他们要自己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自己动手收集各种资料,开展调查与实验;自己整理信息,作出解释或结论,写成研究报告进行表达与交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到科学知识的同时,学得开展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科学研究的水平,培养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实现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关键是要转变教师的学生观,重新定位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在以知识传授为目标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接受知识。至于接受哪些知识,学习哪些内容,则是由大纲与课程事先规定的,学生没有选择的机会,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教师通过设计教案和主持上课,指挥与控制着课堂教学,处于主体地位。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认为,学生在课堂里的主要任务就是从不懂到学懂,从不会到学会,而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因此学生应该完全听教师的,教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能自


己在课堂里随便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唯一应该做的就是听教师的话,按教师的要求去做。这种教学过分强调了教师的教,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其心理发展遭到扼杀,情感态度受到破坏。在这种学生观的支配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很难实现的。 现代科学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的。学生仅通过教师的讲授不能形科学素养,科学方法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往往需要通过学生在参科学探究活动中体验与感悟。在这类教学中,教师应是学生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教师应与学生平等参与学习科学的活动,引导和组织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以及研讨问题,并随时进行调控。教师“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切忌训斥和侮辱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教育作风和教育水平等要求更高,教师应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提高,不断适应,不断创新。为此,教师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要建立学生具有主体能动性的学生观,从学生的主体性角度出发,设计教案,并创设各种条件与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学习。

3 在小学阶段 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有什么特点?怎样才能做到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

小学阶段,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涉及科学探究的某一个或几个环节,也可以是全过程。当然也不能满足于儿童自发探究的水平,而应当着眼于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提高。具体说来,教师指导下的科学探究应该把重点放在以下4个方面:(1)通过探究满足学生求知欲;(2)通过探究获得关于身边世界的理解;(3)通过探究培养科学思维能力,锻炼解决问题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培养科学精神与态度,初步习得科学方法;(4)逐步获得对科学探究本身及科学本质的理解(科学探究是人类与宇宙之间的对话,科学是人类对宇宙的解)。这里,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直接参与探究过程,并通过自己的反省与思考,从亲身体验中获得对探究特征的深刻认识,以及深刻理解探究是怎样导致科学发现的(人类已有的知识是如何获得的,我们是如何一步步加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的)等一系列与科学的本质有关的问题。

科学探究活动一般应掌握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逐步进行。要给学生一个由生疏到熟悉的过程,不要要求一步到位。在教学实施中,科学探究活动可以是全过程地也可以是部分地进行,如某些课侧重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假设和预测的训练,某些课则侧重制定计划和搜集信息的训练,不必拘泥于每次活动都必须从头到尾、按部就班地完成一个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掌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 (1)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题的训练,一般安排在探究活动的起始阶段;

(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dd6cf12ae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8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