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泽谕吉《劝学篇》

时间:2022-07-29 22:30: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福泽谕吉《劝学篇》书评



我读到的《劝学篇》是商务印书馆1984年出版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系列中的版本,由群力译东尔校。 从福泽谕吉自己所写的序中可以得知,此书是作者在读书之暇随笔而写,从明治五年1872)到明治九年(1876)共十七篇。十七篇所著时间较长,文章看似行散,实则前后联系颇大,为后世给予了巨大的指导意义。本书的写作背景是日本明治维新初期,日本在受到西方文明之冲击,为求自立,痛下决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领域展开全面深刻的学习和革新,政府痛下决心,发动的自上而下的改革,在国内保留了各种旧残余之际。福泽谕吉作为当时最著名的思想家。一方面感叹列强欺压,主权可危;一方面忧心旧习陈积,人民志短,遂成此书。特别是日本的国民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发展阶段呈现出迷茫的状态,作者著述此书正是为了鼓励国民,尤其是学者,立志向学,自强不息,响应时代的号召,承担起独立文明之精神,兴办实业,下启民智,上兴国力,以维护人民之自由,民族之独立。同时,要树立新的民族精神,振兴国家,培养独立人格,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首先就必须根除旧的封建精神的压迫,根本的是要消除社会生活中的专制集权主义的统治。对于《劝学篇》一书,我从五个方面加以介绍。

一、因为忧患意识,号召国民必须做出改变,进行学习。

近代以来,日本谋求发展之路,希望通过改革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不受西方侵略的自由国度。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不单单需要明治维新这样的上层制度的改变,更加需要的是全民集体素质和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在领导队伍中,能有带领日本人民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提高,跨入西方先进国家的行列。为此,福泽谕吉作为这一时代思想家中的杰出代表,进行劝学。

作者在第一篇就强调了“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直接阐述了人生来平等,没有贵贱之分的思想。我们做人的道理,就是在于不妨害他人的权力,自由自在地运用自己的身体。但是这种平等并不是现实情况上的平等,而是指基本权利上的平等。而所谓的基本权利,就是人人重视其生命、维护其财产和珍视名誉。这种自由独立不限于个人,还适用于国家。福泽谕吉明确的提出:“假如一国的自由遭到妨害,就是与全世界为敌也不足惧,假如个人的自由遭到妨害,则政府官吏亦不足惧。”但是,在现实社会中,我们看到的是有愚人与贤人、穷人与富人、贵人与贱人这样的巨大的差距。“追溯根源,就可以知道这只是欺人有无学问所造成的差别。”而这里的学问并不是简单的对于文字的认识和一些不切实际的学问,应当是在当时对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具有巨大推动作用的实学。

二、进行缓慢的渐进式的改革方式

在谈及个人与政府的关系时,福泽谕吉认为,政府是日本的政府,人民是日本的人民,那么人民就不应害怕政府,而应靠拢政府;不应疑惑政府,而应亲近政府。凡属人民,均应一身兼负两种职责:一方面应在政府领导之下,充当一个公民,这是作客的立场;另一方面是全国人民共同协商,结成一个称为国家的公司,制订法规,并付诸实施,这是当家作主的立场。可见,民为邦本,人民就是主人,政府只是代表或经理。但是“我们可以说现在日本还只有政府,没有人民”。此时总有人认为,忧国之事是上面政府的责任,和下面的百姓无关。古时的人民把政府看作是鬼,现在的人民却把政府看作是神;古时的人民畏惧政府,现在的人民崇拜政府。作者同时指出,人们不能对政府官吏无礼,虽然是理所当然的事,但并不是因为其人可贵,而只是因为他们具有才德,忠于职守,为国民执行可贵的国法,方才值


得尊重,这就是其所指出的不是人贵而是国法之贵。这才是现代社会中正常的个人与政府的关系。政府是人民意愿的代理,因此,政府制订法律等,进行保护人民本来就是政府应尽的职责,不能叫做恩惠。同时认为,政府用威力,人民就那诈伪来应付;政府若使用欺诈,人民就只表面服从,这不能说是上策。

面对人民与政府的关系,作者做出了进一步的论述:如果政府方面越出本分,施行暴政,这时站在人民的立场,就可能采取以下三种举动。一、屈从政府,这是不应该的。二、用实力对抗政府,这不是一个人能做到的,必须纠合同党,掀起内乱,这是不能称为上策。三、坚持真理,舍身力争,这才是上策中的上策。因为,虽然所丧失的不过一人之身,而其功能却远较杀千万人费千万金的内乱之师为好。

由此可见,从作者的观点中可以看出,作者是反对进行激进的改革的。福泽谕吉认为:“治学的要道在于懂得守本分,如仅仅高唱自由自在,而不懂得守本分,则易陷于恣情放荡。作者是极其反对享乐主义的。同时,作者指出:“我国最可忧虑的事情是人民的见识不高。为了提高人民的见识,要诀就是把事物的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力争向上,不能自满自足。但是,此时的日本教育出现了误区,即日本人评论学校,不是说这个学校校风如何,便是说那个学塾管理如何。当时应当做到的是参照世界的高水平学校,来判定其是非得失。可见,福泽谕吉虽身不在官府,实则是日本政府的代言人。是维护政府统治的。其改革思想也只能说是希望发起一场自救运动了。 三、一心向学

此文名为《劝学篇》,其实正是作者在新的历史时代的条件下,劝诫日本人民认清但是的世界背景,以国家的富强为己任,从自身做起,以自身独立为目标,顺应时代,奋发好学,为日本的发展做出自己应尽的力量。不可不学,否则贪欲极深,公然欺诈,绞避政府法令,不知国法与自己的职责为何物。作者强调:“假如人民想避免暴政,必须赶快立志向学,提高自己的才德,俾能达到和政府平等的地位,这就是我们劝学的宗旨。因为,世间的事情,是无利必有害,无所得必有失,不会利害得失参半的。同时,不进则退,不退则进,决无不进不退停滞不动之理。作者认为,试看今天日本的形式,实在是徒有文明之名,而无文明之实;徒具文明的外形,而缺乏内在的精神。面对这样的时局,一个人对于前途必须保有希望,如对前途无望,社会上就没有努力工作的人了。同时,现在的学者决不可满足于普通的学校教育。学者的志趣要远大,要通晓科学的本质,要有独立不羁的精神,不要依赖他人。如无志同道合的朋友,就是单人匹马,也要养成担负国家兴亡重责的气魄,以献身于时代。

作者劝学的目标,首先就是要做一个具有独立精神的人,否则就不会深切的关怀国事,就会丧失气节,陷于被统治的境地,一味恭顺。其次,是要有国家意识,摆脱过去的家国观念。因为,本国的国土不是属于别国人,而是属于自己的,所以爱国应该和爱自己的家一样。为了国家,不仅要牺牲财产,就是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这就是包裹的大义。此外,学问的要诀,在于活用,不能活用的学问,便等于无学。

在学习的方式上,作者提出了首先是进行“内心的检查”对于事业的成败得失,应经常在胸中妥为盘算。其次,是“怀疑事物与决定取舍”,因为要使社会进步,达到真理,只有通过不同学说争论的方式,而其根源则在于怀疑。第三,就是保持本身的独立。这样,思想和行动一致,才能真正的在国家的发展之中成为有利于国家之人。最后,作者还提出了要想为社会、人类造福所必须的条件,一是必须学习语言。二是容颜要和蔼明快,不要诗人望而生厌。三是要广交友人,正确理解“道不同不相为谋”

四、缺陷

福泽谕吉的思想也有过于激进的部分,无视特殊历史条件下人民的状况,有着明显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色彩。他讲到:“大概世界上再没有象无知文盲那样又可怜又可恶的了。他们的无知导致了贫困,不但不求诸自己,反而怨恨临近的富人,甚至纠集徒党,进行暴动,


酿成变乱,可谓恬不知耻。”并肯定了“愚民之上有苛政”。同时,指出:“一国的暴政未必只是暴君酷吏所为,事实上又是由于人民无知而招致的灾殃。”这些灌顶都是有失公允的。显然,这些无知的人是有自身的问题和局限性的,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忽视了他们所受到的压迫。首先,愚民的无知并不一定全是自身的问题,有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局限性所导致。一个家中绝对贫困的人,又如何谈及学习知识呢?显然,这些变乱如果是仅仅因仇富而进行的暴动,自然是不可取的,但是如果是人民的正当利益无法实现,则这种反抗斗争的进行则是必然的。然而,从全文的阅读可以看出,福泽谕吉是反对人民进行反抗斗争的,至少是不支持的。

五、人生追求

作者的一些观点也可以让我们在一定程度上知晓其不入官府的原因。福泽谕吉认为:们的怀疑在于这些学者和士君子都只知道做官,而不知道自己兴办事业;只知道居于政府上位之术,而不知处于政府辖下之道,还是不免染有汉学家的旧习,就象以汉学为体披上西洋外衣一样。”他认为,凡事与其下令推行,不如采用说服方法,说服又不如做出实际事例给人家看。而其目的不在于示人以办事的技能,而在于使世人知道举办私营事业的方向。同时认为,一国的文明,既不能由上面的政府发起,又不能自下面的一般人民产生,而须由居于二者之间的人来兴办,一面向人民群众指出方向,一面与政府共同协力,才能期望其成功。这恐怕正是其一生经办实业,不如官府的原因所在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e042a3731126edb6f1a1014.html